胡小鹏
主任医师 教授
4.0
泌尿外科王建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2
男科田龙
主任医师
4.1
泌尿外科张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1
泌尿外科张小东
主任医师 教授
4.0
泌尿外科韩修武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0
泌尿外科张军晖
主任医师 教授
4.0
泌尿外科尹航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0
泌尿外科宋黎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0
泌尿外科王勇
主任医师 教授
4.0
李景立
副主任医师
3.8
泌尿外科田溪泉
主任医师
3.9
泌尿外科张际青
主任医师
3.9
泌尿外科武治津
主任医师
3.9
泌尿外科田惠忠
主任医师
3.9
泌尿外科王玮
主任医师
3.9
泌尿外科邱智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泌尿外科吴栗洋
副主任医师
3.8
男科韩虎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朱绪辉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7
康宁
副主任医师
3.7
泌尿外科乔鹏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任亮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石益民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杨晓勇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周晓光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王飚
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王伟
副主任医师
3.7
泌尿外科刘航
副主任医师
3.6
中医外科戴东曦
副主任医师
3.6
车乐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善辉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泌尿外科张建忠
副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蒋宇光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泌尿外科关星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雷洪恩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刘赛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谢毅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蒋一航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钱小松
主治医师
3.6
范博涵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张子健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崔韵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孙泽家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谢大炜
医师
3.5
“无管化”手术,患者三天出院 一位56岁的女性肾上腺肿瘤患者,一周前住进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完善术前准备后,医生宋黎明带领专业组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最后拟定 “经腹途径腹腔镜下左侧肾上腺切除术”,并实施了“无管化”手术。患者术后第一天就顺利出院,从入院至出院共3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康复”。这是宋黎明微创团队完成的第十例“无管化”腹腔镜手术。 什么是“无管化”手术? 即术中、术后避免一切外管路的留置,如气管插管、胃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引流管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任何引流管,大大减轻了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充分体现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治疗理念。 ERAS因有效地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加速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节省了医疗资源,目前,已被各外科手术领域所采用。 泌尿外科手术如何做到“无管化”? 首先,采用喉罩通气代替原来的气管插管。在麻醉中气管插管及气囊对气管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声嘶咽喉痛等并发症。喉罩是一种微创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喉罩通气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时可以适当替代气管插管。由于喉罩不进入声门及气管,不会产生对气管黏膜的刺激及损伤,但喉罩通气也对麻醉监护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再者,术后避免留置腹腔引流管和尿管。传统观念认为,腹腔镜手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及导尿管是必需的,主要用于病情观察和辅助排尿。这些留置的管道对局部组织会产生刺激,造成疼痛不适,限制了患者早期恢复活动;同时也为细菌进入体内提供了通道,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随着ERAS理念的广泛深入和实践,外科医生在努力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开始愈加关注患者的快速康复和围手术期体验。宋黎明说,腹腔镜微创技术能完成绝大多数泌尿外科相关的腹部手术,几乎没有死角,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定位准确、切口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加速病人术后康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借助先进的3D腹腔镜、超声刀和电能量平台等器械设备的应用,外科医生的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手术越来越精细化,创伤越来越小,并发症越来越少。 微创手术,既要体现在减少病人生理上肉体上的痛苦,也要体现在减少病人精神上心理上的创伤,同样也要体现在减少治疗花费,节约医疗资源上。在微创和ERAS理念的指导下,宋黎明团队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 “无管化”腹腔镜手术模式,部分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肾囊肿病人在术后2天内即可出院。目前,这种全新的泌尿外科治疗模式国内还鲜有报道。 泌尿外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胡小鹏表示,“无管化”腹腔镜手术能明显减轻患者创伤及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下一步, 科室将有计划地推广到泌尿外科日间手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总访问量 13,070,756次
在线服务患者 20,545位
直播义诊 10次
科普文章 40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