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就诊指南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位于武昌民主路475号,在小东门与胭脂路之间。妇产科门诊位于门诊4楼,住院部位于住院部6楼。我的专家门诊时间是每周六全天,根据医院规定,周六和周日及节假日按专家号的半价挂号。如有需要,欢迎您前来咨询和就诊。我会用我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您排忧解难!
徐红 主任医师 湖北省武警总医院 妇产科1586人已读 - 孕早期怎样看待孕酮值低
尽管之前在科普里面写过不少这样的科普了,但是仍然不断接到咨询问我孕酮低怎么办,看来需要系列科普下了。 首先我想给妇产科医生们做一个科普,在早孕期对所有的孕妇进行β-HCG、孕酮的检查是没有必要的。国内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β-HCG、孕酮的检查已经成为普遍开展的项目。β-HCG、孕酮的检测对于那些有早孕期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具有鉴别诊断和判断妊娠预后的帮助,但是对每一个孕妇都进行检测,有点过度之嫌。 现在普遍开展筛查以后,还发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孕妇被诊断为“孕酮偏低”,继而口服孕激素或者打黄体酮“保胎”,这样的医疗措施似乎听起来合乎道理,低了嘛,容易发生流产,所以要进行补充,孕妇们一听,宝贝要紧,那就吃药打针吧。 然而,事实这样的措施是否合理呢?“医生众说纷纭,到底听谁的”(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查询)提到的高级别的证据,目前并没有证据支持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孕激素保胎治疗,这是全球大样本研究的结果,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早孕期流产,大多是和胚胎的遗传学因素有关,大多数流产的发生是因为孩子无法继续生长下去而被淘汰掉,这样的几率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是在7.5%左右,这样的情况孕酮低也是一种结果,但不是导致流产的原因。补充孕激素保胎是无益的,目前的研究结果是支持对有3次以上流产病史的孕妇进行黄体酮的治疗。 早孕期若是有阴道出血,进行β-HCG、孕酮的检测是有助于帮医生来做诊断和鉴别诊断,正常情况下,在停经以后4周~8周内,β-HCG若是间隔2~3天检查一次,会出现倍增,若是倍增不佳或者呈现下降趋势,那么提示着预后不佳,有可能是流产或者宫外孕的情况;而对于孕酮的检测,单次的结果就可以来协助判断预后,通常情况下比较良好的宫内孕的情况下,孕酮的结果会是在25 ng/ml以上,而孕酮结果
陈丹 主治医师 湖北省武警总医院 妇产科7507人已读 - 男性不育的现代实验诊断技术
不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显示,全球约15%育龄夫妇存在不育问题,其中,男性因素或男女双方共同因素导致的不育占70%。如何正确寻找不育病因,尤其是在无创条件下实现对不育症病因的准确诊断,是一项复杂艰苦的工作,男性不育领域不断发展的现代实验诊断技术则为此提供了一把开启不育诊断之门的钥匙。随着精液计算机辅助分析、精子形态染色、精子功能评价(去透明带仓鼠卵母细胞试验)、精液免疫检查(精子膜表面抗体)、静止性生殖道感染检测(精浆弹性蛋白酶定量、精液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精液白细胞群定量)、前列腺分泌功能检测(精浆锌、精浆柠檬酸、精浆酸性磷酸酶)、精囊分泌功能检测(精浆果糖)、附睾分泌功能检测(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精子发生评价(血清抑制素B)、精子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等诊断技术的完善和新技术的问世,男性不育症病因、发病机理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但是,我国男性不育症长期停留在病史、体检和精液常规检查等较低水平的诊断方式阶段,对男性不育的病因诊断缺乏准确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开设功能完善的男性不育专科实验室的医疗单位很少,如湖北省仅有2~3家。实践证明,如果应用得当,男性不育实验诊断技术可以找出从精子发生到排出体外过程中的致病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创检查及辅助生殖,为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及愈后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谢军 副主任医师 湖北省武警总医院 男科1443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匹配妇产科医生,婚检报告指标解读 备孕婚检报告解读,请帮我匹配妇产科室的医生。维生素d偏低,鳞... 怎么改善?需要补充什么吗?总交流次数19已给处置建议
- 不知道怎么吃药 看不懂这两种药怎么吃1111111111 因为出血才开的... 地屈孕酮片医生开了让我吃6天结果我忘记吃了12天怎么办 有影响吗总交流次数23已给处置建议
- 卵巢囊肿 体检检查右侧卵巢囊肿,目前感觉左侧卵巢 胯内部分有肿胀感觉,... 是否需要提前检查总交流次数19已给处置建议
- 外阴偶尔瘙痒 有时候散发异味 小时候爱夹腿 有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卫生 我坐下来的时候,有时候... 想问一下开什么药 如何控制病情总交流次数26已给处置建议
- 同房后尿尿流血 同房后尿尿有血,最近体检过HPVtct阴超子宫都是健康的,想... 想知道会是什么病症总交流次数28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湖北省 第67名
总访问量 2,390,812次
在线服务患者 5,612位
科普文章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