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核细胞白血病

就诊科室: 小儿血液科  血液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的原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亚型。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

本病好发于儿童,常伴有唐氏综合征。

本病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出血、发热等症状。一小部分也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 病毒感染:目前认为,白血病相关病毒可能会通过感染正常的血细胞,导致人体内染色体 DNA 发生恶变,基因的正常功能发生变化,从而诱发白血病。
  • 电离辐射:接触电离辐射,如 X 射线、γ 射线,可导致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以及引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可使本病的发病率增高。
  • 化学物质和药物: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和药物,如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溶剂,氯霉泰、保泰松等药物,可以导致染色体损伤,容易发病。
  • 遗传易感因素:有统计证明,如果同卵双胞胎中一方在 10 岁前患白血病,则另一方发生白血病的概率高达 20%。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巨核细胞白血病,需加以注意:

  • 儿童:成人、儿童均可发病,以儿童发病较为多见。
  • 遗传: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的人群。

症状表现

本病没有明显典型、特征性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部分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但不常见。

典型症状

  • 贫血:常较早出现并逐渐加重,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食欲不振等。

  • 出血:程度轻重不一。
    常见有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和口腔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表现。

    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显微镜镜下观察到的血尿,或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尿)、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视网膜出血(可致视力障碍),如果发生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

  • 发热:可以表现为低热(37.3-38 摄氏度)或高热(39-41 摄氏度),主要与感染有关,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牙龈增生等

并发症

本病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猛,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 感染
  • 颅内出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电解质紊乱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风险有所帮助:

  • 日常注意家庭与工作环境卫生,避免病毒感染。
  • 同时要避免接触放射性或化学性物质,以免破坏免疫系统,引发本病。
  • 对于从事经常接触放射线或有毒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应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 生活中加强锻炼,每周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提高自身抵抗力。
  • 如果家族中有白血病的患者,应加强注意,及时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问诊、视诊、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常规:目的是了解血细胞数目等情况,初步判断有没有血常规异常的出现。
  • 外周血细胞分类:目的是能够准确的发现各种异常的细胞,包括异常细胞的比值,具有重要的筛查作用,且可为骨髓细胞学检查提供重要参考。
  • 骨髓细胞学检查:医生通过查看骨髓原始巨核细胞,以及幼稚巨核细胞所占的比例等,目的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本项检查是诊断本疾病的重要依据。
  • 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本检测方法可以结合细胞形态学,对白血病进行分型,特点是获取结果快、重复性好、检测迅速、使用标本量少。目的是可以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评估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其他检测方法:细胞化学染色、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这些检查的目的是可以发现相应的异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并可以指导治疗及预估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方式

本病治疗以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一般按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
    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

    常用药物有头孢类、氧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于细菌感染者,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

  • 抗真菌药物
    作用是防止真菌感染。

    常用药物有 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 B、制霉菌素等。

    对于有真菌感染者,需要根据真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手术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用是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主要方法是:把别人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

    有条件者,可以在化疗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生存率。

其他治疗

  • 输血:目的是提升红细胞或血小板数量。包括输红细胞和输血小板。
    输红细胞:当血红蛋白小于 60 克/升(g/L)或贫血症状明显,如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食欲不振等时,应输注红细胞。

    输血小板:有明显出血表现时,应输注血小板。

  • 化疗
    作用是通过化学药物抑制巨核细胞的过度增殖。

    化疗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常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具体化疗方案需由专业的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常用化疗药物有高三尖杉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米托蒽醌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成功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一例

刘尚勤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血液内科

营养与饮食

  • 术后饮食
    术后应清淡饮食,建议摄入肉、蛋、奶等高蛋白的食物。

    同时应注意避免辛辣食物以及海产品(如辣椒、麻辣火锅、海带等),以免发生移植后排斥反应。

  • 日常饮食
    饮食应清淡可口,易于消化,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麻辣火锅等),防止口腔黏膜损伤。

    同时要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

注意事项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清洁,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 治疗期间应减少外出,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还要尽量避免亲友探视,以免亲友探视时从外界环境带来细菌,而导致感染。
  • 部分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有损害作用,用药期间应观察有无黄疸(皮肤、黏膜等发黄)、血尿,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
  • 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应关注自身反应,如果自觉有发热、皮肤长皮疹、皮肤瘙痒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术后应该卧床休息,如果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根据医生的建议,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
  • 轻度贫血、疲乏无力者,可适当活动,如散步、慢跑等;缓解期的患者可根据体力情况活动,强度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宜。
  • 出院后根据医生要求定期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和骨髓细胞学变化。

预后

预后较差。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可能因为重症感染而诱发败血症、内脏出血等,导致死亡。

经过及时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生存率不高。

相关科普号

刘尚勤医生的科普号

刘尚勤 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血液内科

641粉丝41.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