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炎

(又称:眼内炎)

就诊科室: 眼底  眼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玻璃体是细菌、微生物极好的生长基,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炎,又称眼内炎。玻璃体内可出现炎性渗出物和白细胞。

一般根据病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其中外源性较为常见。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玻璃体炎的病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

病原微生物由血流或淋巴进入眼内或由于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缺损而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等可引起玻璃体的细菌性感染。器官移植或肿瘤病人化疗后或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常发生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一般来说较为少见。

外源性

是发生本病最常见的原因。

  • 手术后:可发生在任何内眼手术后,如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玻璃体切割和眼穿通伤修复术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葡球菌。病原菌可存在于眼睑、睫毛、泪道内,手术缝线、人工晶状体等也可以成为感染源。
  • 眼外伤:眼球破裂伤和眼内异物。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玻璃体炎,需加以注意:

  • 眼外伤患者
  • 内眼手术者
  • 患有身体其他部位化脓性炎症者
  • 免疫功能缺陷者

症状表现

不同病因引起的玻璃体炎发展快慢不同且症状有所区别。

典型症状

  • 内源性玻璃体炎症状为视力模糊。
  • 术后细菌性玻璃体炎通常发生在术后 1-7 天,起病急剧,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下降,或仅有光感。
  • 术后真菌性玻璃体炎常发生在手术三周后,起病迟缓,早期症状较轻,可轻度疼痛和视力下降,后疾病进展引起严重视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低眼压、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眼球萎缩等。

如何预防

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 眼部受外伤后,应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 眼科手术后,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将滴眼液放在洁净处。
  • 使用滴眼液时,瓶口抬高,避免碰到睫毛或皮肤而污染瓶口。
  • 不要与他人混用滴眼液或眼膏。
  • 眼科手术后,遵照医嘱定期复查。
  • 有急性结膜炎、泪囊炎等眼部炎症情况时,医生会建议在炎症控制后才行内眼手术。
  • 机体抵抗力低、眼部之外的其他部位有感染时,如呼吸道感染等,不要急于做眼科手术。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视力、裂隙灯检查、眼球超声检查和房水玻璃体细菌、真菌涂片、培养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为眼科的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是否存在眼部炎症反应并判断其程度、是否存在角膜水肿、前房积脓、虹膜粘连等。
  • 眼底检查:为眼科的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是否合并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坏死、出血等眼底病变。
  • 眼球超声检查:非接触、无创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眼内是否有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及球壁、球后囊肿,并判断玻璃体混浊程度、部位等,整个病程中动态超声检查,可判断病情进展,有助于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做出判断。
  • 房水、玻璃体细菌培养及涂片染色:术中取患者少量房水、玻璃体样本行涂片染色并培养,明确致病的病原体。

治疗方式

玻璃体炎一旦发现应尽早进行抗生素治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眼内炎症,减少视网膜的毒性损害。若药物治疗无效,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抗炎药

由于玻璃体炎的细菌培养需要时间且有可能为阴性,因此在明确病原菌前需根据临床症状、经验性选择抗生素。在明确病原菌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 林可霉素类:此类药物对各类厌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需氧革兰阳性菌有显著活性,对部分需氧革兰阴性球菌、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常用药物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
  • 头孢类抗生素:此类药物的作用是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主要用于耐药金葡萄球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常用药物如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等。
  • 糖肽类抗生素:此类药物的作用是造成细菌的细胞壁缺损而杀死细菌。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株、各种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肠球菌属等多数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抗菌作用。常用药物如万古霉素等。
  •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此类药物用于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毛霉、曲菌等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常用药物如两性霉素 B 等。由于眼内通透性差,治疗真菌性玻璃体炎时须做玻璃体腔内注射。
  • 吡咯类抗真菌药物:此类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糠秕马拉色菌、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斐氏着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常用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 皮质激素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抗炎。常用药物如醋酸泼尼松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甲泼尼龙等。仅用于排除真菌的病例。
  • 非甾体类消炎药:此类药物的作用是减轻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如普拉洛芬滴眼液、溴芬酸钠滴眼液等。

抗胆碱药物

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散大瞳孔、麻痹睫状肌,防止瞳孔缘后粘连,缓解疼痛和畏光。常用药物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阿托品滴眼液、阿托品眼膏等。

手术治疗

如果进行药物治疗后,眼内的炎症无法控制,建议需要及早行手术治疗,去除病灶,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

  • 玻璃体腔穿刺注药术:将有效剂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玻璃体腔内,是目前治疗眼内炎最常用及有效的给药方式。
  • 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切除受感染的玻璃体组织,眼内灌注敏感的抗生素。

注意事项

随访注意事项

  • 一经确诊,应接受系统正规治疗,遵照医嘱用药,切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频次。
  • 定期检查,复诊时尽量将病历资料带全。
  • 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变化都要及时向经治医生报告,或记录下来就诊时告诉医生,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术后注意事项

按时用药,避免感染。保护眼睛,避免外伤。遵医嘱定期随访。

其他

作息规律、避免劳累、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预后

  • 内眼术后或外伤后玻璃体炎的预后与病原体的毒力有密切的关系。蜡样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链球菌等所致的玻璃体炎预后较差,可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甚至摘除眼球;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短棒杆菌所致的玻璃体炎预后通常较好。
  •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能会保存一定的视力。

玻璃体炎相关科普号

蔡季平医生的科普号

蔡季平 主任医师

无锡市人民医院

眼科

538粉丝28.6万阅读

眼科科普

陈剑 主治医师

澧县中医医院

眼科

5269粉丝509.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