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

(又称:窦速)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窦性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一种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脏有一处被称为窦房结的组织,它是天然的起搏器,可以产生电脉冲,通过心肌传输,并使之按照一定的节律收缩或搏动。当心脏电脉冲正常传输时,通常的心率是每分钟 60~100 次,称为正常窦性节律。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性心律高于日常节奏,超过每分钟 100 次。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主任你好,现在小孩2岁,上年11月在深圳阜外做的室缺修补手术,这周复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有影响吗

花中东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小儿心外科

发病原因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

  • 生理因素: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饮茶或咖啡等。
  • 病理因素:发热、低血压、休克、脓毒症、贫血、缺氧、疼痛等因素,或部分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肺栓塞、慢性肺疾病、急性心梗和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等。
  • 药物因素:使用兴奋类物质(尼古丁、咖啡因、苯丙胺类)、抗胆碱能药、停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使用违禁药品。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主任你好,现在小孩2岁,上年11月在深圳阜外做的室缺修补手术,这周复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有影响吗

花中东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小儿心外科

症状表现

部分轻症者可无明显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下列表现:

  • 心悸
  • 脉搏加快
  • 呼吸急促
  • 头晕目眩
  • 胸痛
  • 活动能力受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心跳过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世民 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

如何预防

  • 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可以预防,比如避免激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茶和咖啡等。
  • 病理性的窦性心动过速无法预防,针对病因处理后,绝大部分窦性心动过速可缓解。

检查

导致心动过速的原因有很多,医生会根据病史和症状表现,选择一些检查,来明确心动过速的原因。

心电图:可以确诊心动过速是否是窦性心动过速。

  • 标准心电图:医学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了解心律失常模式,以便对病症进行分类。
  • 动态心电监护仪:可以随身携带,它会自动记录 24 ~ 72 小时内的心电脉冲信号,以便于医生观察在较长时间段内的心律变化情况。
  • 心电事件记录仪:可以随身携带,对心脏活动进行居家监测。以便于医生在更长时间内观察症状出现时的心律状况。

影像学检查:如果还伴有其他心脏基础疾病,可能需要接受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结构异常或损伤。

  • 超声心动图:利用超声波产生心脏运动的图像,以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可以明确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等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心动过速,会引起ST段改变吗?

李明洲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心内科

治疗方式

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无需治疗,部分疾病或药物诱发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治疗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若症状无法消退可服药治疗,对于药物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考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控制病因和消除诱因后仍有症状者可在医生处方下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手术治疗

  •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的顽固性窦性心动过速,可采取射频消融治疗或植入永久性的心脏起搏器。
  • 外科开胸手术极少用于本病的治疗,除非患者有其他心脏疾病需要手术治疗,术中同时切除窦房结或闭塞窦房结动脉供血,可实现疗效。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咳嗽导致的心动过速,怎么办?

李明洲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心内科

注意事项

  • 生理状态下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应避免诱因,如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喝茶和咖啡等。
  • 保证均衡且合理的饮食。
  • 坚持规律锻炼。
  • 超重或肥胖者积极控制体重。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窦性心动过速怎么调理?

王世民 主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

预后

病因可控制者预后良好, 一般可治愈,不会遗留后遗症,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

相关科普号

刘启明医生的科普号

刘启明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262粉丝13.6万阅读

魏勇医生的科普号

魏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心内科

856粉丝9.5万阅读

王星医生的科普号

王星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陕西

心血管内科

1677粉丝762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