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素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在黏膜(包括内脏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我国人群好发于肢端皮肤(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和黏膜(鼻腔、口咽以及上、下消化道等)。
本病好发于 30 岁以上的成人和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男性病人死亡率较高,儿童罕见此病。
主要症状有出现颜色不均匀、边缘不规则、直径常大于 6 mm 的不对称斑片。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素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在黏膜(包括内脏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我国人群好发于肢端皮肤(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和黏膜(鼻腔、口咽以及上、下消化道等)。
本病好发于 30 岁以上的成人和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男性病人死亡率较高,...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黑素细胞的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在黏膜(包括内脏黏膜)、眼葡萄膜、软脑膜等不同部位或组织,我国人群好发于肢端皮肤(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和甲下等部位)和黏膜(鼻腔、口咽以及上、下消化道等)。
本病好发于 30 岁以上的成人和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男性病人死亡率较高,...
[更多]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种族和遗传:白种人黑色素瘤发病率比黑种人高,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亲属也会患黑色素瘤。
创伤和人为刺激:过多刺激良性色素痣(反复刮、点痣)和身体受到创伤均有可能使良性色素痣恶变。
病毒感染:部分黑色素瘤病人可发现病毒感染的迹象。
日光过度照射:过度暴露在日光下可增加得黑色素瘤的机率。
免疫因素:机体免疫力降低,体内杀死肿瘤细胞的警卫细胞力量减弱了,使得肿瘤细胞越来越多,并肆无忌惮的繁殖大量后代来侵蚀身体。
接触化学致癌物质
高危人群
紫外线:绝大多数的皮肤黑色素瘤发病均与紫外线暴露相关。紫外线会破坏皮肤细胞内的 DNA,当损害影响控制皮肤细胞生长的 DNA 时,就会引发癌症的发生。
痣:身上痣的数量很多(超过 50 个),发生皮肤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瘤的风险均更高。此外,先天性巨痣(体积很大很深的痣)、发育异常的痣(又称为不典型增生痣,是一些“外形怪异”的痣),变成黑色素瘤的风险也更高。
皮肤白皙、有雀斑、头发颜色浅:这类人群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较其他人群更高。
家族史: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黑色素瘤,个体发生的风险也会增加。
个人有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癌病史:曾患黑色素瘤或其他皮肤癌的人群,再发生的风险会更高。
免疫力低下:器官移植后服用免疫抑制药或艾滋病患者这类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发生黑色素瘤风险也更高。
年龄:老年人黑色素瘤发生风险更高,但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也可能发生黑色素瘤。
性别:男性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高于女性。
着色性干皮病: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本病患者发生皮肤黑色素瘤的风险高。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种族和遗传:白种人黑色素瘤发病率比黑种人高,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亲属也会患黑色素瘤。
创伤和人为刺激:过多刺激良性色素痣(反复刮、点痣)和身体受到创伤均有可能使良性色素痣恶变。
病毒感染:部分黑色素瘤病人可发现病毒感染的...
基本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种族和遗传:白种人黑色素瘤发病率比黑种人高,部分黑色素瘤患者的亲属也会患黑色素瘤。
创伤和人为刺激:过多刺激良性色素痣(反复刮、点痣)和身体受到创伤均有可能使良性色素痣恶变。
病毒感染:部分黑色素瘤病人可发现病毒感染的...
[更多]
症状表现
黑色素瘤首发症状常是:原有痣的形状、大小、颜色或感觉发生改变或皮肤上出现新的色素斑或不寻常增长。
早期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
晚期黑色素瘤可出现肺、肝、骨、脑等远处转移,因转移部位不同而症状不一,如骨转移表现为骨痛等,肺转移表现为咳嗽、咯血等。
典型症状
皮肤黑色素瘤:
形状不对称:色素斑的一半与另一半不对称。
边缘不规则: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
颜色不均:颜色分布不均或有多种颜色,可能有黑色、棕色、棕褐色、白色、灰色、红色、粉红色或蓝色等。
直径:较大,直径 >6 mm。
演变或隆起:在过去几周或几个月里,原有痣发生明显变化,如增大、颜色或形状改变;也可能演变为新的症状和体征,如瘙痒或出血。一些早期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
眼黑色素瘤:早期无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视力下降:单眼多见,远近都看不清。
视野缺损: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瘤体本身可遮挡视野,肿瘤导致视网膜脱离也会造成眼前有固定黑影。
视物变形:但肿瘤影响到黄斑区,或造成黄斑区结构改变时,可出现视物变形、扭曲。
眼痛:部分眼黑色素瘤患者可并发眼压升高、眼红、眼痛等青光眼的表现。眼痛不常见,除非黑色素瘤细胞在眼内广泛侵犯,才会出现疼痛。
眼球突出:肿瘤沿视神经两侧的巩膜导管延伸至眼球后,进入眼眶导致眼球逐步突出。
飞蚊症:眼前出现漂浮的点状、条状、云雾状、蛛网状的阴影,且阴影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在看向明亮的背景(例如:白色的墙面或天空)时,阴影更为明显。
其他症状
早期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
晚期黑色素瘤可出现肺、肝、骨、脑等远处转移,因转移部位不同而症状不一,如骨转移表现为骨痛等,肺转移表现为咳嗽、咯血等。
黑色素瘤首发症状常是:原有痣的形状、大小、颜色或感觉发生改变或皮肤上出现新的色素斑或不寻常增长。
早期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
晚期黑色素瘤可出现肺、肝、骨、脑等远处转移,因转移部位不同而症状不一,如骨转移表现为骨痛等,肺转移表现为咳嗽、咯...
黑色素瘤首发症状常是:原有痣的形状、大小、颜色或感觉发生改变或皮肤上出现新的色素斑或不寻常增长。
早期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
晚期黑色素瘤可出现肺、肝、骨、脑等远处转移,因转移部位不同而症状不一,如骨转移表现为骨痛等,肺转移表现为咳嗽、咯...
[更多]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有所帮助:
出门前 20 分钟,需要提前涂抹防晒指数(SPF)超过 30 级的防晒霜,并每隔 2 小时涂抹一次,如果易出汗或游泳,则需要涂抹更多防晒霜。
选择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化妆品和隐形眼镜。
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和宽檐帽,遮住脸部和颈部。
在紫外线辐射高峰时段(上午 10:00 至下午 2:00)尽可能避免阳光直射。
不要美黑。
容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应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不要刮、抠、针挑、化学腐蚀性药物、冷冻、激光等方法刺激痣,色素痣常因外伤刺激而发生恶变。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有所帮助:
出门前 20 分钟,需要提前涂抹防晒指数(SPF)超过 30 级的防晒霜,并每隔 2 小时涂抹一次,如果易出汗或游泳,则需要涂抹更多防晒霜。
选择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化妆品和隐...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黑色素瘤的风险有所帮助:
出门前 20 分钟,需要提前涂抹防晒指数(SPF)超过 30 级的防晒霜,并每隔 2 小时涂抹一次,如果易出汗或游泳,则需要涂抹更多防晒霜。
选择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化妆品和隐...
[更多]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症状表现、病史问诊、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皮肤镜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放大镜,有助于观察皮肤异常。
皮肤活检:在病变皮肤部位取一块肿瘤组织或完全切除,送到病理科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以确诊黑色素瘤。
转移灶活检:当怀疑皮肤黑色素瘤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时,可能会对转移灶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用药。
基因检测:活检组织除了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可能还需要检测是否存在 BRAF、C-KIT 等突变,以指导更好地用药。
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确定黑色素瘤是否发生了转移。常用的检查包括 X 线、超声、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抽血检查:黑色素瘤患者可能会出现血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升高,这类患者通常更加难治。
本病主要依靠症状表现、病史问诊、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皮肤镜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放大镜,有助于观察皮肤异常。
皮肤活检:在病变皮肤部位取一块肿瘤组织或完全切除,送到病理科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以确诊黑色素瘤。
转移灶活检:当怀疑皮肤黑色素瘤转...
本病主要依靠症状表现、病史问诊、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皮肤镜检查:是一种特殊的放大镜,有助于观察皮肤异常。
皮肤活检:在病变皮肤部位取一块肿瘤组织或完全切除,送到病理科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以确诊黑色素瘤。
转移灶活检:当怀疑皮肤黑色素瘤转...
[更多]
治疗方式
黑色素瘤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黑色素瘤发生的部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激光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治疗。
手术治疗
是皮肤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若通过手术能完全切除肿瘤的都应该手术。
皮肤黑色素瘤
适应证:
早期没有转移的黑色素瘤。
晚期有局部转移(肿瘤细胞侵犯原发部位周围以及所属的淋巴结区域)的黑色素瘤。
晚期虽有远处转移(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到与原发部位不相连的部位,甚至是远离原发部位的组织和器官),但为了改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病情也可以手术。
禁忌症:晚期发生远处转移比如转移到肺、胃肠道等部位,并且病人体质比较差,年龄较大,则不适合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Mohs 手术:即显微外科手术,完全切除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肿瘤。是兼顾美容和治疗的最佳选择。
一般外科手术:即区域淋巴结切除术,在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块时,同时切除那一片区域的淋巴结组织,切除面积比较大,严重影响美观,目前这种手术方式需要非常谨慎的选择。
截肢:肢端(脚趾、脚底板和手指等部位)黑素瘤的病人,如果四肢发生了坏死、溃烂,给予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时,为防止进一步发生远处转移,保住患者生命,需要截肢治疗。
眼部黑色素瘤
手术可切除眼黑色素瘤,但临床应用不如放疗普遍。
手术方式:虹膜切除术、虹膜小梁切除术、虹膜睫状体切除术、巩膜切除术、眼球摘除术和眶内容摘除术(剜除术)。
化疗
对于有转移的晚期患者,可以选择化疗或联合治疗。
单独化疗治疗黑色素瘤一般不是很有效果,多采取联合治疗。
最有效的药物是达卡巴嗪,也可以联合长春碱、顺铂、博来霉素等,但也仅限于对部分黑色素瘤病人有效。
放疗
皮肤黑色素瘤
适应证:在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大多数黑色素瘤无需放疗。
放疗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无法手术的早期皮肤黑色素瘤。
对于某些少见类型的皮肤黑色素瘤,可在术后进行放疗降低复发风险。
术后复发的皮肤黑色素瘤,也可用放疗。
黑色素瘤骨转移时可用放疗缓解疼痛。
放疗方法:主要用外照射,常用的放疗方法为立体定向放疗。
眼部黑色素瘤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是眼黑色素瘤的常用治疗方法。
放疗方法:
近距离放疗:医生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放入肿瘤中或是靠近肿瘤,以起到治疗效果。对于位置不靠近视神经的黑色素瘤,该疗法有助于保存视力。
外照射:使用外照射治疗眼黑色素瘤时,医生会采取射线能够精准聚焦于肿瘤病灶的放疗方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包括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放疗和伽马刀。
激光治疗
激光可用来治疗无法手术和放疗的眼黑色素瘤。常用的激光治疗方法包括:
经瞳孔温热疗法:是治疗眼黑色素瘤最常用的激光疗法,适用于体积小的黑色素瘤。但该治疗复发风险较高,医生可能将此法与近距离放疗联合。
激光光凝:该治疗使用高能激光束来杀死癌细胞,目前已很少用。
免疫治疗
手术、放化疗都不能做的病人,可以尝试免疫治疗,比如注射多效价细胞疫苗、多肽疫苗、干扰素等,因大部分还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具体疗效因人而异。
靶向治疗
Ipilimumab 和 Vemurafenib 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仅对少部分黑色素瘤患者有效。目前在我国还未上市。
Ipilimumab :能够显著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率,可有效延长生存期三个半月。
Vemurafenib :用于治疗基因变异的、不可手术切除并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黑色素瘤发生的部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激光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治疗。
手术治疗
是皮肤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若通过手术能完全切除肿瘤的都应该手术。
皮肤黑色素瘤
适应证:
早期没有转移的黑色素瘤。
晚期有局部转移(肿瘤细...
黑色素瘤的治疗选择取决于癌症的分期和黑色素瘤发生的部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激光治疗、免疫和靶向治疗治疗。
手术治疗
是皮肤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若通过手术能完全切除肿瘤的都应该手术。
皮肤黑色素瘤
适应证:
早期没有转移的黑色素瘤。
晚期有局部转移(肿瘤细...
[更多]
营养与饮食
营养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优质蛋白质饮食比如鱼肉、鸡肉、牛奶、豆类等。
酱油或者其他深色食品,和痣或者瘤中的色素并无关系,可以正常吃,民间传说没有依据。
营养均衡,多食蔬菜水果。
优质蛋白质饮食比如鱼肉、鸡肉、牛奶、豆类等。
酱油或者其他深色食品,和痣或者瘤中的色素并无关系,可以正常吃,民间传说没有依据。
注意事项
术后定期换药,切口没有拆线前尽量不要沾水,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康复后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定期复诊。
术后定期换药,切口没有拆线前尽量不要沾水,避免剧烈运动。
治疗康复后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定期复诊。
预后
早期未转移黑色素瘤病人如果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康复后完全不影响寿命,且不会复发。
晚期有局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病人,5 年存活下来的几率为 30%~35%,转移部位比较远的病人,5 年存活率仅为 10%。而且治好后很容易复发。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当重要。
早期未转移黑色素瘤病人如果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康复后完全不影响寿命,且不会复发。
晚期有局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病人,5 年存活下来的几率为 30%~35%,转移部位比较远的病人,5 年存活率仅为 10%。而且治好后很容易复发。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