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动静脉瘘

(又称:先天性动静脉畸形)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先天性动静脉瘘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静脉发生畸形,形成异常通道。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皮肤红斑,鲜红斑痣,可能合并动静脉畸形

王瑞华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

症状表现

本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瘘管发生的部位及大小,常见症状有:

  • 局部皮温升高、多汗:动静脉瘘部位的表面皮肤温度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瘘口远侧部位肢体皮温正常或低于正常。
  •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动静脉瘘附近或远端浅表静脉显著扩张和弯曲,肢体远端出现水肿、瘀滞性皮炎、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等。
  • 杂音和震颤:在瘘口附近可听到粗糙连续的隆隆样“机械”杂音,瘘口愈大,杂音愈响,在瘘口相应的体表可触及震颤。
  • 神经系统症状:颈部动静脉瘘,常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 心血管系统症状:大血管的动静脉瘘,可引起心排血量增加,甚至导致心功能不全,可伴有胸闷、心悸、气急等症状。
  • 运动系统症状:下肢动静脉瘘,使患侧的动、静脉血流量增加,刺激骨骺致使病肢增长、软组织肥厚,常伴有胀痛,最终使两侧下肢长短不一,患者出现跋行、骨盆倾斜、脊柱侧曲等。

如何预防

本病是由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尚无有效预防方法。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 X 线:轻微者一般无特殊发现,严重患者可由此发现下肢骨组织增生,如骨质增长、增粗等。
  • CT 检查:应用于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病变,可直观反映病变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 CT 甚至能体现软组织和骨肥大等情况。
  •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常用无创血管检查方法,可见病变异常局部的血管分布及血流通道。
  • 二维声像:在双肢体同一水平,测量动静脉内径,动脉内径明显改变处可寻找到瘘口(瘘口近心端动脉内径增宽,远心端内径变细)。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本病的绝对指标,可见动静脉血管之间的异常联通,静脉异常曲张等显影,并可用于病症分型及确定手术治疗。
  • 核磁共振(MRI)和 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MRI 和 MRA 能鉴别不同组织、检测流体状态,能检测病变情况以及异常血管沟通。

治疗方式

局限性的先天性动静脉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动静脉瘘由于动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众多细小,病变范围广泛,有时累及整个肢体,治疗困难。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 生长迅速的先天性动静脉瘘应尽早手术治疗,儿童最好在 6 岁以前手术。
  • 伴心力衰竭,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或病变范围大,易受损伤引起出血者。
  • 生长缓慢而且局限者,手术治疗效果最好。

手术方式

  • 动静脉瘘口近端主要动脉分支结扎术:适用于病变广泛、不能切除的累及非主干动脉的先天性动静脉瘘,手术近期效果尚可,但术后有引起远端肢体坏死、远期复发的可能。
  • 动静脉瘘切除术:适用于病变局限且表浅的先天性动静脉瘘,手术时应将受累的软组织一并切除,但先天性动静脉瘘往往呈蔓延的趋势,因此很难做到彻底切除。
  • 截肢或关节离断术:部分患者经上述治疗无效,且伴有心力衰竭、患肢坏疽或严重感染,或反复大出血者可考虑。

介入治疗

  • 介入栓塞治疗比手术创伤小,目前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通过动脉造影明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向瘘口部位释放明胶海绵、硅塑胶、不锈钢微球、聚乙烯醇、不锈钢弹簧圈等栓塞器材,但复发的可能性很大,有时需要分期多次进行。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耳朵溃烂,出血,动静脉畸形导致,微创栓塞治疗

王瑞华 副主任医师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注意事项

  • 因动静脉瘘导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将患肢抬高,以延缓静脉血的回流速度,避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 对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动静脉瘘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剧烈活动诱发心功能不全加重。
  • 出现皮肤溃疡的患者,应保持病损处皮肤的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 本病常无法根治,因此需终身定期体检。

预后

本病经治疗后瘘口仍然有复发的可能,因此终身需要定期体检。

相关科普号

丁语医生的科普号

丁语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血管外科

5121粉丝43.5万阅读

狄奇医生科普号

狄奇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介入血管瘤科

3921粉丝20.6万阅读

张士发医生的科普号

张士发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辽宁

线上诊疗科

5288粉丝44.7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