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即 3~4 天没排便,每周不超过 2 次;或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排便时特别用力,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两类。
小儿便秘是指小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即 3~4 天没排便,每周不超过 2 次;或排便疼痛,或大便粗硬、排便时特别用力,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及功能性便秘两类。
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这是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
奶中糖量不足。
食物成分不当。
儿童的饮食习惯偏于精细或偏食,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饮食结构中纤维素过少,易发生便秘。
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量多,且易便秘。
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物食品易便秘。牛奶(或其他膳食蛋白)不耐受、乳糜泻、铅中毒、婴儿肉毒中毒等。
排便习惯:生活不规律和不按时大便,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上课时间不能随时排便,强忍便意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患儿除便秘外,其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无差别,这些患儿「似乎」生来即有便秘倾向,其家族也有便秘史,也称之为「素质性便秘」。
特发性便秘或慢性习惯性便秘:是一种结肠蠕动失调所导致的心理性、功能性便秘。特点是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且知觉正常,但粪便贮留作用增加。
神经因素:有学者统计 20% 的患儿因情绪差、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因素引起便秘,称为精神性便秘。
如儿童患有以下基础疾病,可引起便秘:
先天性巨结肠:儿童出生后即发现胎便排出困难、费时,生长过程中会反复出现便秘。
局部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肌无力、皮肌炎、先天性肛门狭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直肠会阴瘘、直肠内套叠、直肠粘膜脱垂等局部解剖结构异常等都会引起便秘。
内分泌障碍: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便秘。胰岛素分泌过少也可使得肠蠕动减弱而导致便秘。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这是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
奶中糖量不足。
食物成分不当。
儿童的饮食习惯偏于精细或偏食,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饮食结构中纤维素过少,易...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这是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
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
奶中糖量不足。
食物成分不当。
儿童的饮食习惯偏于精细或偏食,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饮食结构中纤维素过少,易...
[更多]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即 3~4 天没排便,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 2 次。
排便时疼痛
大便干结、粗硬,排便时特别用力,婴幼儿可表现为做鬼脸、交叉双腿或者扭曲身体。
典型症状
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即 3~4 天没排便,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 2 次。
排便时疼痛
大便干结、粗硬,排便时特别用力,婴幼儿可表现为做鬼脸、交叉双腿或者扭曲身体。
如何预防
本病预防的重点在于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
纤维素摄入量约为年龄(岁)+(5~10)克/天,可以根据食物成分表或软件计算推测。
每日水果量可以根据年龄分配:比如婴幼儿和儿童(1-5 岁)50-150 g /日左右,学龄儿童和青少年(6-18 岁)是 150~350 g /日左右,其余膳食纤维建议由蔬菜、主食提供。注意过量的水果,特别是未熟的水果反而会加重便秘。
保证液体摄入量(奶、汤、水、果汁饮料等)
过多的水分摄入并没有通便作用,但保证最低液体摄入量,有利于预防便秘。
儿童每天需要摄入的液体生理需要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可以进行推算:
体重小于 10kg:100mL/kg。
体重 10-20kg:1000+50×(体重 kg-10) mL。
体重大于 20kg:1500+25×(体重 kg-20) mL。
注意:牛奶会诱发便秘,对于 1 岁之后的幼儿、儿童每日 360-500mL 左右的奶量已经满足日常钙所需。
适当进食一些易产气食物
易产气食物也可以促进肠蠕动,有利排便,比如秋耳、萝卜、蒜苗、番薯等。
本病预防的重点在于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
纤维素摄入量约为年龄(岁)+(5~10)克/天,可以根据食物成分表或软件计算推测。
每日水果量可以根据年龄分配:比如婴幼儿和儿童(1-5 岁)50-150 g /日左右,学龄儿童...
本病预防的重点在于调整儿童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量
纤维素摄入量约为年龄(岁)+(5~10)克/天,可以根据食物成分表或软件计算推测。
每日水果量可以根据年龄分配:比如婴幼儿和儿童(1-5 岁)50-150 g /日左右,学龄儿童...
[更多]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儿童的便秘症状进行诊断,如考虑器质性便秘,还可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引起便秘的原发疾病,如:钡灌肠造影有助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
本病主要依靠儿童的便秘症状进行诊断,如考虑器质性便秘,还可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引起便秘的原发疾病,如:钡灌肠造影有助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肛门狭窄等疾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
治疗方式
器质性便秘
如儿童的便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功能性便秘
治疗原则: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治疗方法:饮食调整、训练排便: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全麦、水果和蔬菜),养成规律性如厕习惯是也治疗便秘的重要部分。药物治疗:导泻剂可维持规律性排便,常见的有乳果糖、聚乙二醇,这两种药物副作用较小且耐受性好。其他还有液体石蜡、番泻等。治疗小儿便秘提倡饮食调理为主,小儿便秘的药物治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当儿童形成规律性排便后才考虑停药。
器质性便秘
如儿童的便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功能性便秘
治疗原则: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治疗方法:饮食调整、训练排便: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全麦、水...
器质性便秘
如儿童的便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如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功能性便秘
治疗原则:积极改善饮食结构,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治疗方法:饮食调整、训练排便:增加水摄入以软化大便,多补充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全麦、水...
[更多]
营养与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样化,食物不能过于精细。教育孩子不偏食,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
采用健康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乳喂养。只能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可通过添加米汤、果汁、菜汤等补充足够的水分,润肠通便。
避免盲目补充钙质: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补钙方式。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样化,食物不能过于精细。教育孩子不偏食,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
采用健康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乳喂养。只能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可通过添加米汤、果汁、菜汤等补充足够的水分,润肠通便。
避免盲目补充钙质: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补钙方式。
注意事项
注意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可见“营养与饮食”内容。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意常常在饭后的某个时间发生,因此固定每日排便时间如早餐后,可减少发生便秘的可能。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避免持续高压的状态,尤其对于是学龄儿童,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部分孩子会因不愿意使用学校的厕所、作息时间的改变干扰了排便习惯、在学校因环境心理及上课时间等因素而强忍便意,家长可以定期询问孩子在校的排便情况,甚至监督孩子是否回避在校如厕及原因,可以提倡孩子在餐后有常规及充裕的如厕时间,并请求老师监督或配合。
注意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可见“营养与饮食”内容。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意常常在饭后的某个时间发生,因此固定每日排便时间如早餐后,可减少发生便秘的可能。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避免持续高压的状态,尤其对于是学龄儿童,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注意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具体可见“营养与饮食”内容。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便意常常在饭后的某个时间发生,因此固定每日排便时间如早餐后,可减少发生便秘的可能。
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避免持续高压的状态,尤其对于是学龄儿童,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