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

(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就诊科室: 儿科  小儿心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因全身血管发炎导致,以发热、皮肤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小儿身上。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您知道多少?

王兰 副主任药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药学部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目前还不是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病,但医学界根据观察发现,感染和基因遗传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均可能诱发本病。
  • 基因遗传: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患过本病,或兄弟姐妹(尤其是双胎之一)患过病的,更易得病。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川崎病与汞中毒及特应性皮炎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此推断,川崎病与环境中的汞、尘螨等可以引起皮炎的因素相关。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为什么会得川崎病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症状表现

发热持续 5 天以上,伴皮肤出疹、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本病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心脏和冠状动脉的受累,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或出现后期的狭窄等。

典型症状

  • 发热: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体温可达 39~40℃,持续 5 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 结膜炎:表现为双眼球结膜充血,是非渗出性、非化脓性结膜炎,起病 3~4 天出现,呈一过性。
  • 黏膜炎:口唇红、干燥、皲裂,杨梅舌,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
  • 皮疹:发病后 2~3 天出现,呈多形性皮疹,弥漫性红斑或猩红热样,无水疱或结痂,会阴部出现皮疹是川崎病特征性变化。
  • 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者双侧,表面不红,无化脓,无痛性。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肢端变化:手足背部硬性水肿,掌跖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样脱皮等。
  • 心血管系统表现:心脏和冠状动脉受累主要发生在发病后 1~6 周,最常见是冠状动脉瘤或狭窄,也可有心肌梗死发生。

并发症

川崎病在进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肌肉系统的病变。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张明明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心血管内科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方法。以下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患病几率:

  • 预防感染: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感染高发季节应戴口罩,预防交叉感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增强体质。
  • 如果家族中有人得过这个病,那应该格外注意,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同时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空间,如商场、超市,避免感染。
  • 每年常规体检。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希望宝妈宝爸都能认识川崎病

王汉久 主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血常规:主要查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或其他血液方面问题。
  • 血沉:查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C 反应蛋白:目的是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血糖、血脂):目的是了解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是否有损害。
  • 心电图:目的是判断患儿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
  • 胸部 X 线平片:目的是检查是否存在肺部感染,以及初步判断心脏的形态。
  • 脑脊液检查:对于有头痛、呕吐等表现的患儿,此项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脑膜炎。
  • 心脏彩超:对怀疑本病的患儿,应反复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及早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是本病诊断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确诊依据。
  • 冠状动脉造影:用于心脏超声检查和心电图异常的患儿,目的是观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帮助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临床特征/不完全川崎病/川崎病治疗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治疗方式

川崎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全身血管炎症、减少冠脉损伤,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以及血栓性阻塞。符合诊断标准者应尽早开始治疗。

药物治疗

凡是诊断为川崎病或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儿童,都应在诊断后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联用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初期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 丙种球蛋白:病程 10 天内诊断的患儿应尽早使用,越早越好,一般需要用大剂量治疗。目的是抑制炎性反应,同时也可以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概率。
  • 双嘧达莫: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
  • 氯吡格雷: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适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
  • 华法林:已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可以使用,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 3 岁以上儿童。
  • 低分子肝素:用于已形成冠状动脉瘤的患儿,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适用于 3 岁以下婴幼儿。
  •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反应,适用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如应用丙种球蛋白后症状仍不缓解,或年龄小于 1 岁,伴有休克,或伴有冠状动脉瘤等。

手术治疗

适用于冠状动脉有病变的患儿,尤其是有心脏缺血、缺氧症状的患儿。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移植一根新的血管到心脏上,满足心脏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脏的血流和氧气供应。
  •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通过扩张阻塞或狭窄的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
  • 支架植入术:通过植入支架,像“撑伞”一样将狭窄的血管撑开,保持血流通畅,并预防再次狭窄。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您知道多少?

王兰 副主任药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药学部

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

  • 因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有抗凝血的作用,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出血,如有刷牙牙龈出血或牙龈自发性出血、鼻腔出血、皮肤表面出血点、大便带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 输注丙种球蛋白时家长应关注患儿有无新发的皮疹,身上怕冷等过敏情况。
  • 输注丙种球蛋白后,半年内禁止打疫苗。

用药复查

  • 服用阿司匹林患儿应每周来院复查血常规、血沉等指标,评估药物剂量,按医嘱减量。
  • 有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应遵医嘱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不能私自停药,并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 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应每月复查心脏彩超,评估心脏冠状动脉情况。

饮食:无特殊禁忌,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应减少脂肪类(如肥肉等)食物摄入,减少冠心病发生风险。

运动: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 若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应减少体育活动,多休息。
  • 冠状动脉损害较轻微患儿可适当进行散步等活动。

生活护理

  • 每天清洗患儿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勿用肥皂。
  • 穿清洁纯棉质地柔软的衣服,勤换衣服,被褥经常用太阳晒。
  • 剪短指甲,如有明显脱皮,不要直接撕掉,应当用无菌的剪刀剪掉。
  • 做好口腔护理,用淡盐水漱口,如唇干、皲裂者可涂抹润唇膏。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您知道多少?

王兰 副主任药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药学部

预后

  • 如果没有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及时,约四分之一的孩子会出现心脏的问题,比如冠状动脉瘤、心肌炎、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突然死亡。
  • 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至正常,100 个患儿中,只有 1~2 个会复发。没有形成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一般没有后遗症。但需要注意有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需要终身定期到医院随访监测。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川崎病?严重?

黄小欢 主治医师 梅州市人民医院 儿科

川崎病相关科普号

赵海国医生的科普号

赵海国 医师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儿科

37粉丝1.9万阅读

黄敏医生的科普号

黄敏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心脏内科

249粉丝6.9万阅读

吴亚斌医生的科普号

吴亚斌 主任医师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内科

1178粉丝34.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