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维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安徽省立医院介入科成功开展TIPSS治疗门脉高压

发表者:吕维富 人已读


近日安徽省立医院介入科收治一名38岁、男性乙肝后门脉高压症患者。患者长期大量腹水,反复黑便,多家医院治疗疗效不佳,反复消化道出血,生活质量低下。入院后完善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腹水大量,肝硬化、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科室吕维富主任带领治疗组侯昌龙副主任医师、周春泽医师综合评估病情、讨论后,决定为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S)治疗。术中在右肝静脉-门静脉右支间建立直径10mm分流通道,并植入覆膜支架维持分流道长期开放。术后即刻测量门脉压力明显降低,造影显示食道-胃底曲张静脉造影消失。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各项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手术成功。

门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系统血液受阻、血流淤滞而压力增高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乃至破裂出血(呕血、黑便)、脾功能亢进、顽固性腹水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在我国,病因主要是乙肝后肝硬化,饮酒可加重病情进展。传统的外科手术脾切除+断流术、分流术手术创伤及风险较大;内科治疗腹水难以消退满意,上消化道大出血时药物控制疗效有限、三腔二囊管压迫、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易复发,原因是门脉系统高压未解除。

TIPSS是一种以介入放射学方法在肝内的门静脉与肝静脉主要分支间建立分流道,以降低门脉压力,疗效确切。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快速发展,术前CT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门静脉、肝静脉空间三维关系精确评估,以及平板血管造影机对血管的多角度清晰显示使介入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创伤更小。新型介入器材、特别是多种尺寸的覆膜支架的选择性使用可以做到个体化的分流道的建立,使术后肝性脑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而分流道可以长期通畅。

该院介入科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将为门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再舔新的有效手段。


本文是吕维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