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士龙 人已读
(一)传统的分类方法
利用Meares-Stamey的“四杯法”对前列腺炎进行分类是第一个规范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1],通过比较初始尿液(voided bladder one, VB1)、中段尿液(voided bladder two, VB2)、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 , EPS)、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oided bladder three , VB3)“四杯”标本中白细胞数量和细菌培养结果将前列腺炎划分为:
1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cute bacterial prostatitis, ABP)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prostatitis, CBP)
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CNP)
4 前列腺痛(prostatodynia, PD)
该方法操作繁琐、费用较高,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限。
(二)新的分类方法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根据当时对前列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情况,制定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ABP。起病急,可表现为突发的发热性疾病,伴有持续和明显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尿液中白细胞数量升高,血液或/和尿液中的细菌培养阳性。
I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CBP,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有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EPS/精液/VB3中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III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 CP/CPPS),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CNP和PD,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EPS/精液/VB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根据EPS/精液/VB3常规显微镜检结果,该型又可再分为IIIA(炎症性CPPS)和IIIB(非炎症性CPPS)两种亚型:IIIA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细胞数量升高;IIIB型患者的EPS/精液/VB3中白细胞在正常范围。IIIA和IIIB两种亚型各占50%左右。
IV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symptomatory inflammatory prostatitis, AIP)。无主观症状,仅在有关前列腺方面的检查(EPS、精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等)时发现炎症证据。
国际前列腺炎合作网络(International Prostatitis Collaborative Network, IPCN)对该分类方法进行了3年的临床应用后,认为该分类方法较传统的分类方法有很大的进步,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病原体定位试验操作方法
1.“四杯法”
先洗净、消毒阴茎头和包皮,将无菌试管直接放在尿道口收集尿液。收集最初排出的10 ml尿流(VB1);继续排尿100~200 ml,用无菌试管收集中段尿10 ml(VB2);由医生进行前列腺按摩,收集自尿道口流出的前列腺按摩液(EPS);收集按摩以后首先排出的10 ml尿液(VB3)。将收集的4份标本分别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
2.“两杯法”
暴露尿道外口,如有包皮过长,应将包皮上翻。仔细消毒尿道外口。嘱患者排尿约100-200ml,用无菌试管收集中段尿(按摩前尿液);由医生进行前列腺按摩;随后再嘱患者排尿,收集最初10ml尿液(按摩后尿液)。将收集的2份标本分别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
本文是张士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