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吕维富 人已读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各种恶性肿瘤引起的不同部位的胆管狭窄或闭塞,大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在确诊时已不能切除。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置入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在支架放置的同时如何积极控制肿瘤生长特别是支架腔内及支架两端的肿瘤生长成为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关键。
射频消融术是近年兴起的肿瘤微创治疗新技术,用于实体肿瘤的治疗已逐渐趋于成熟。针对恶性胆道梗阻治疗的双极射频消融导管通过经皮肝穿刺进入胆道内,在堵塞胆道的肿瘤组织内“钻”开一个孔,并应用热消融原理,杀死孔道周围肿瘤细胞,可有效减缓射频腔道周围癌细胞生长,再联合支架植入,达到长期疏通胆道的目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部分欧美国家治疗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安徽省立医院介入科吕维富教授在2013年9月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哈默史密斯医院(HammersmithHospital)向EndoHPB射频导管的发明者Habib教授进行了针对射频导管的使用及具体操作的专项学习,并于近日成功对2例肝癌致胆道梗阻患者施行了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显著下降,黄疸很快消退,远期疗效尚在随访中。该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胆道支架植入与射频消融的特点,充分发挥了二者的优势,极具发展前景,有望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崭新的治疗手段。
本文是吕维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