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失眠与梦
发表者:陈晓鸥 1474人已读
经常听到有人说:“昨晚没休息好,做了一夜的梦”、“我晚上梦多,简直没有睡着”。于是,这一天学习,工作起来似乎还真感到有点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梦真的耽误了休息。有些医生按照传统观念,也承认多梦是大脑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种旧观念是不对的。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不曾睡好。也许有人会说,“整夜作梦”确实是自己的感觉,并不是有意的捏造。不错,关键在于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是事实,因为功能状态的不同会严重影响自己的感觉,而且感觉有时是不可靠的,有时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所谓梦在心理学上的一般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身心变化的整个历程,称为做梦。
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平均为10分钟),整夜的睡眠时间内,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而在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
梦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或有没有梦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要做4-5回梦。梦感是指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或只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连梦的内容大多也很难讲清楚。主诉失眠伴多梦或失眠无梦的人所说的梦应该指的是梦感。而梦感又与情绪因素和性格特点有关。
那么人们大多做些什么样的梦呢?
其一,由躯体内外的感知觉刺激而激发的相应的梦境。一般人都可能有此体验,举凡饥、渴、膀胱膨胀、手压前胸、室温过热、光照眼睑、声音入耳等都可能激发相应的梦境。如:口渴而梦见在瓜地大嚼;憋尿而梦见寻找厕所;金属落地响声梦成教堂钟声大作;伸出被子而受凉的腿被梦成得病后一块块地烂掉。
但是,有些人在雷鸣电闪、风雨交加的夜晚仍然酣睡,不为外界的声响所动;而有些人则在一声闷雷之后立即惊醒。这两种情况之下,睡者均不做梦。最有意思的是,带孩子的妈妈只要隔壁房间的孩子有些许动静,哪怕是轻轻地吭一下,都能立即醒来,而从不为此做梦。这说明躯体内外的感知觉刺激并非全然入梦,或是睡者对它们全然不知,或是它们将睡者直接弄醒。
其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反映了日间生活的内容。临近考试的学生,常梦见自己在考场遍找钢笔而不得,或对发下来的考卷一筹莫展,因为自己连考题都看不懂,在焦急中醒来仍心有余悸。
其三,“猫梦鱼虾,鸡梦谷”,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有一个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街上散步,地上有许多失落的煤块,她俯身捡了一块又一块。最后她“累”醒了,并将这个梦告诉了医生。医生帮她分析了梦兆。原来,她喜欢上了一个小伙子,可又羞于表达爱心,苦于没有人从中牵线搭桥。梦中有那么多的“媒(煤)人”,岂不喜煞!梦就是用这种化装的方法使梦者不至于感到尴尬难堪。
(转载)
本文是陈晓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1-05-31 21:53
网上咨询陈晓鸥大夫
陈晓鸥医生暂时不接受网络咨询
陈晓鸥的咨询范围: 精神心理问题 年龄:18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