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起居是人的日常生活必须的活动,“衣食住行”说的都是饮食起居的问题,而开门七件事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的也是饮食起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正是由于饮食起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决定了饮食起居调养对预防疾病以及养生的必要性和普适性。
1.饮食
在战乱年代,寻常百姓因为衣食无着,饥一顿饱一顿,容易损伤脾胃,从而影响了身体的机能。“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就是在围城半年之后,发现导致城中百姓伤亡的原因不是战争导致的外伤,而是被困之时的饥饿和解围之后暴饮暴食导致的脾胃损伤。针对这一病因进行治疗,效如浮毂,使东垣老人成为了“补土派”的一代宗师。可见,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饮食必须有节,过饥过饱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另外,适时的饥饿也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红楼梦》那“富贵温柔乡”里的一群少爷小姐们,虽然锦衣玉食,却难免生病,一些头痛脑热,胃口不好的,那就饿一顿就好了,这在中医叫“损谷”,也叫“僻谷”,是一种通过控制饮食进行治疗的疗法,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俗语说“早饭饱、午饭好、晚饭少”,“晚饭减一口,活到九十九”。
现代社会,生活的提高,人的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从温饱型开始向精致型转变,但是,就在这个转变过程的中间阶段,出现了一种趋势,那就是“肥甘厚腻,主打天下”。肥甘厚腻是指一些肥的、甜的、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是人体必要的营养,但不能多,多了营养也就成了垃圾,它在血液里就是高血脂,贴在血管壁上就是粥样斑块,这些都是危险的致病因素。
因此,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养生家、医家都提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大部分都主张“食不过饱”,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营养的均衡。但是,清淡饮食并不等于一定要吃素的,梁剑波老中医在谈到养生经验时,特别强调不必吃素,因为人体的活动需要各种营养必须依靠各种食物来提供。清淡饮食不等于吃素,而是适量,从鱼、肉、蛋、菜到油、盐、酱、醋都不能少,但是也不能过,过犹不及,适量就是补。
2.起居
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细节,除了“食”之外,“衣住行”都是起居养生的重要内容。
先说“衣”。“衣服”就是衣着和服饰,这意味着衣服的两个作用,一个是衣着,就是保暖的作用,一个是服饰,就是修饰的作用。因此,在“衣”方面,首先要舒适保暖,然后要大方得体。并且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春棉渐渐减,秋衣徐徐添”,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另一方面,“人老腿先老”,老年人要注意腿部的保暖,由于人体的阴经除了三条手阴经之外,均在腿部交汇,因此,腿部的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然后是“住”。 “家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卧不过八尺”,这是劝人不必过于在意“身外之物”。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我们可以看出这“八尺”之地也是人生的“广厦万间”,因此,居住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也可见一般。房屋要向阳而居,通风透气,利于空气流通。另一方面,对于居住条件要有一种满足感,环境差的要主动地改善它,不要有过高的要求,“知足常乐”,心平气和地生活,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最后还有一个“行”,一般来讲,出行要注意天气变化,不可在恶劣环境中过多活动,以免耗伤正气。另一方面,要注意适量活动,不能久坐,坐不能过度,过则损伤肌肉。有的老年人居家无事,迷恋电视、打牌,出门又以车代步,这样就会使血脉瘀滞,局部皮肤出现瘀斑,青紫,甚则形成静脉血栓。故老年人坐不可久,稍有不舒,可散步活动肢节,保持血脉通畅。
饮食起居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纠正错误观念,避免危险因素,做到防范于未然,防病于未病之前,让你的生活更美,让你活得更好。
本文是李姝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