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于正洪 人已读
B女士,68岁,长期便秘,大便不规则。2006年妹妹发现“结肠癌”行手术治疗。2008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阵发性下腹隐痛,伴排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排便后腹痛可缓解。患者2008年4月14日体检大便隐血弱阳性, 全腹部CT提示“降结肠管壁增厚”,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0cm处有新生物,肠镜无法通过”。病理示“结肠30cm中分化腺癌,结肠5cm增生性息肉”。2008年5月2日晚出现恶心、呕吐并停止排便、排气,保守治疗不能缓解,遂于5月4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较多淡黄色渗液,盆腔内广泛粘连”。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溃疡型中分化管状仙癌,浸润肠壁全层及浆膜外脂肪组织,上下切缘未及癌累及,肿块3cm;(6/13)、肿块3cm外淋巴结(3/5)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1/1)见癌转移”。
C先生,57岁,离异,2003年1月感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多后明显。患者有胆结石病史,嗜酒。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患者本人也认为进食多了有腹胀,那就少吃一点,开始注意改善生活方式。C先生于2003年7月出现便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一周后患者在进食“螃蟹”后又发作。住院查有壶腹部占位,剖腹探查示“板样腹”,病理提示“胰腺癌伴腹腔广泛转移”。
B女士工作时一直是一家大型医院的优秀护士,发病后她也非常后悔没有及早体检,或许可以防患于未然。结肠癌是有典型的家族史的,患者妹妹发现是结肠癌的时候就应该重视了,最好当时就能行肠镜检查。2008年1月症状明显的时候患者更应重视。患者本可以更早地发现肿瘤,早期发现将很大程度地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而C先生自己就是一家三甲医院的科主任,还是个海归,他平常看起来也非常的健壮和精神。胰腺癌病因不明,相关危险因素有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胰腺炎、胆石症、高脂饮食、环境污染、精神压力和家族性消化系统肿瘤遗传背景等,尤其是吸烟、饮酒。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少,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主胰管扩张和胰腺囊肿是胰腺导管癌的高危因素。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但病情发展较快,是目前最令人恐惧的癌症,如果发现晚了连一代歌王帕瓦罗蒂也无回天之力啊。胰腺癌在确诊时绝大多数已进入中晚期,早期诊断是决定胰腺癌预后的关键,C先生已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
美国诗人爱默生曾说,所有的事物都是谜团,解开一个谜题的钥匙是另一个迷。正是在解谜的过程中,人类才逐渐地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在西方,Cancer(癌)一词出现甚至较Medicine(医学)为早,Cancer来源于拉丁文Crab(蟹),取其意于形似蟹,张牙舞爪,无限制地浸润生长,向外周扩散且难以除净。这就是说"癌"是一种癌症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它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后导致死亡。中文“癌”字最早见于宋代(1171年)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之中,而用来翻译并特指Cancer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事。而科学的肿瘤学始于19世纪显微镜发现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恶性肿瘤即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正确理解恶性肿瘤,了解有关恶性肿瘤的知识,能够提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防治意识。
所谓肿瘤,是指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如甲状腺瘤、乳腺纤维瘤、肝脏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一般称为癌或者肉瘤,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癌症,如乳腺癌、肺癌、胃癌、脂肪肉瘤等。另外,有些虽然没有称为癌,但也属于恶性肿瘤范畴,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有早期不易发现、生长速度快、生长不受限制、对本身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破坏性大、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和转移等特点,因此疗效及预后差,致使人们常常对癌症存在很多错误认识,甚至极度恐癌,谈癌色变。其实癌症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患者或家属不能正确理解癌症,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肿瘤早期发现很重要,但肿瘤的早期诊断仍是世界性的难题,由于肿瘤是自体细胞发生的,是潜伏在我们身体内的“敌人”,隐蔽性很强,不是外来的,机体对于它不像细菌、病毒入侵那么强烈,所以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但只要重视还是可以发现的。
肿瘤不能单靠症状判断,它的特异性很差,与很多疾病有相似的表现。但早期信号的出现要引起重视,肿瘤在自身生长的同时对机体也会带来影响。
对贫血、发热、淋巴结肿大要警惕消化系统肿瘤、淋巴瘤、恶性血液病;
对吞咽不畅、上腹饱胀要警惕食管癌、胃癌;
对肝区疼痛、消化不良的要警惕肝胆系统肿瘤;
对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要警惕肺癌;
对鼻涕带血、鼻塞耳鸣要警惕鼻咽癌;
对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要警惕乳腺癌;
无痛血尿间歇出现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
白带增多、阴道流血警惕宫颈癌;
大便变形、粘液带血要警惕大肠癌;
慢性溃疡久治不愈要警惕恶变;
皮肤粘膜白斑、黑痣、慢性溃疡要警惕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对不正常的出血、破溃,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要查明原因。
对肿瘤的发现要重视肿瘤筛查尤其是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的高危因素及筛查流程已经写进肿瘤临床指南之中,我国的常见肿瘤的高危因素也开展了长期研究,确定了一些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比如: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有:
① 女性35岁以上,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绝经大于55岁,或月经不规则者;
② 没有生育或大于30岁者生育;
③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者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④ 受过放疗者;
⑤ 乳腺癌家族史者;
⑥ 有相关的基因突变者;
⑦ 接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者等。
肝癌的高危因素有:
① 肝炎病毒携带者;
② 有肝炎肝硬化病史;
③ 肝癌高发地区的人群;
④ 有长期酗酒史等。
肺癌高危因素有:
① 有长期吸烟史者;
② 有长期吸入有害物质经历;
③ 肺部良性疾病反复发作等。
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有:
① 大肠腺瘤患者;
② 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家族成员;
③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成员;
④ 有慢性炎症性肠病史和相应肠道症状;
⑤ 有相关的基因突变者等。
此外,对男性大于50岁,血清PSA升高,应警惕前列腺癌。
英国癌症研究会2009年8月17日发布一项调查报告说,许多英国人对常见的癌症征兆“一无所知”,延误治疗并导致许多不必要的死亡。医疗机构提醒公众注意体重不明原因减轻等常见癌症征兆。
英国癌症研究会发布的报告说,约4000名英国人接受了这项调查,问题是“你能列举出任何可能的癌症征兆吗”。结果显示,有19%的男性和10%的女性表示对此“一无所知”。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随后在其网站上列出常见癌症征兆,提醒公众注意。其中排在首位的是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如果没有控制饮食而在1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5%,或6个月内减轻超过10%,那么最好去看医生。其他征兆还包括: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异常肿块;痣的大小、形状或颜色发生变化;溃疡或伤口不能正常愈合;尿血或便血;肠道状况出现变化并持续6周以上;排尿困难;超过3周的持续咳嗽或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夜间盗汗严重;以及超过4周的不明原因疼痛等。
肿瘤的预防分为三级,合理饮食、坚持运动、避免肥胖、戒烟限酒、乐观心态、劳逸结合等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接受。二级预防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目标,包括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和肿瘤普查。防癌体检是指涵盖了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普查、X线检查等项目在内的体检。但目前通过体检早期发现肿瘤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可在首次查体时明确自己的整体状况,确定是否为肿瘤高危人群以及以后的查体频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肿瘤第三级预防的治疗效果。45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每年体检是早期发现肿瘤的重要途径,建议体检时请医生制定个体化的防癌体检方案,将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纳入其中。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要提前到35岁。
作家张爱玲曾感叹“出名要趁早”,防癌更要趁早。重视癌症早期征兆,定期体检或许可以让你躲避过一场生命的劫难!
本文是于正洪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