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译文
脑瘫患儿胫骨旋转切骨术的效果
发表者:颜华 929人已读
[英]/Ryan D D…//J Pediatr Orthop,2005,25:84-88。
背景:脑瘫患儿经常出现下肢扭转畸形。胫骨头扭转能引起“杠杆臂功能不良”,影响静态下的稳定性,也可引起尖足,妨碍摆步时的足间隙。既往研究已报道过胫骨旋转切骨术的适应症和效果。早期研究提倡近端或胫骨体切骨术,但最近研究却提倡踝上切骨术。Krengel和Staheli对照研究了近端和远端胫骨旋转切骨术的效果后推荐进行远端切骨术,因为近端切骨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高(13%)。同时进行腓骨切骨术的适应症尚未明确。Magnusson强调腓骨切骨术可减少复发危险并保持踝骨与踝关节一致,但Schrock报道如果不同时进行腓骨切骨术,则胫骨切骨术后则腓神经麻痹发生率增多,而Curley报道行腓骨切骨术会增加胫骨高端切骨术后腓神经麻痹的风险。既往研究表明同时行胫腓骨切骨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目的:评估能走动的脑瘫患儿行胫骨远端切骨术同时不行腓骨切骨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于1999-2003年间由同一医师对46位脑瘫患儿共72只下肢行胫骨远端内或外扭转切骨术。27男性19位女性,平均年龄9.1±3.9岁(范围4-19岁),均能走动。20只下肢因胫骨外旋转而行内旋转切骨术,52只下肢因因胫骨内旋转而行外旋转切骨术。26位±患儿为双侧手术,20位为单侧手术。5位性双侧内旋转切骨术,18位行双侧外旋转切骨术。3位一侧行内旋转切骨术,另一侧行外旋转切骨术。7位单侧行内旋转切骨术,13位单侧行外旋转切骨术。每位患儿在术前、术中、术后由同一位医师行大腿-足角度(thigh-foot angle,TFA)评测。他们同时进行其他手术处理,如内收肌延长、腘绳肌延长等手术。所有患儿使用不承重之长腿支具平均制动3.4周,然后用能承重的短腿支具平均制动4。7周,临床和照片提示骨连接良好即撤除支具。术后平均随访18±10月。回顾了并发症如感染、伤口愈合问题、骨连接延迟、不连接、连接不良和神经肌肉并发症等。同时记录使用止血带使用时间、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制动时间、术前术期随访时的TFA。
结果:平均随访18±10月(范围4-44月)。平均使用止血带时间为30.4±7.3分(范围16-47分),平均失血量为92±280ml(范围10-1700)。手术时间平均为242±104分(范围91±585)。平均住院日为1.6±1.2天(范围1-6天)。术后有1例伤口感染、1例骨髓炎、3例表皮伤口裂开、3例骨连接延迟(平均14.3±1.4周,范围13.5-16周)。未发生1例骨未连接、连接不良、神经肌肉并发症。平均胫骨旋转纠正度数为21±5度(范围13-35)。术后TFA平均变化为21±9度。下肢行外旋转切骨术的TFA为9±6度内旋,术后外旋为11±4度,平均为21±6度。下肢行内旋转切骨术的术前TFA为30±14度外旋,术后内旋为7±3度外旋,平均为26±16度。11只下肢中的10只进行术前术后步态分析,术前内旋平均FPA为16±16度,术后为12±16度外旋。平均术中TFA为10±5度外旋,术后平均TFA为10±4度外旋。
结果:只行远端胫骨切骨术而未同时行腓骨切骨术在纠正和保持脑瘫患儿胫骨扭转畸形纠正效果上是一个有效的、安全的手术方法。
(颜华 摘译 )
本文是颜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4-12-18 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