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模式

发表者:张强 人已读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模式”


双药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遇到了“瓶颈”,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带来了希望,其晚期NSCLC一线治疗模式可分为以下四种。

1. 化疗同步分子靶向治疗 化疗同步西妥昔单抗的研究(FLEX)表明,该方案与单用化疗相比具有生存优势(P=0.044)。化疗同步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阳性结果,如在东部肿瘤协作组研究(ECOG 4599)中,中位生存期首次突破了12个月。

2. 化疗序贯分子靶向治疗 先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会使肿瘤细胞较多进入G1期,不利于主要作用于G2M期化疗药物发挥细胞毒作用,化疗之后再使用口服TKI有可能避免这一弊端。

3. 化疗后维持分子靶向治疗 日本WJTOG 0203研究中,含铂双药化疗后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PFS,P<0.001),并延长了腺癌亚组OS(P=0.03)。

4. 分子靶向药物单药一线治疗 IPASS研究告诉我们,在NSCLC一线治疗中,吉非替尼与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比较,在近期疗效、PFS、耐受性等方面有优势,EGFR突变患者从吉非替尼治疗中获益显著。

本文是张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