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科普

腰椎管狭窄症是怎么回事?(二)

发表者:贺毅 人已读

腰椎管狭窄症实际上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很多老年人辛苦一辈子,退休后却发现自己得了腰椎管狭窄症,经常腰腿痛,走远路就走不动,甚至买个菜、做个饭都受到很大影响,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往往成为泡影。关爱家里的老人,阅读腰椎管狭窄症系列文章,可以让你能更好地在父母面前展示孝心。关注医生的文章,可能不会让你有八卦的乐趣,但却能真正帮助到你的亲人。因为用心,所以专业。

得了腰椎管狭窄症有什么表现?

大多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都有长期腰背痛,伴有臀部及大腿后部的疼痛,甚至放射至小腿和足部。起初时疼痛不很重,有肌肉疲劳感,稍微休息或更换体位后可以好转。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的位置可逐渐下移到小腿的外侧,常伴有感觉异常或局部麻木感,甚至有的病人会阴部有麻木,胀热感和针刺样感觉,少数病人有性功能及大小便障碍。

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间歇性跛行。所谓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走了一段路后(通常为数百米,严重时可为数十米),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腰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上述症状即可缓解或消失,然后患者又可继续行走,再行走一段路后,又出现上述症状,不得已,需要再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如此情况反复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间歇性出现,所以称为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的表现可逐渐加重,即能坚持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要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专家解读:腰椎管狭窄症属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同时往往有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在退变过程中还可能伴有腰椎的不稳。椎间盘的退变、小关节的骨质增生以及腰椎不稳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腰部的疼痛。一旦腰椎管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则可以引起神经根的压迫,从而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此时疼痛可以到小腿、足部,伴有肢体麻木、发凉感等。间歇性跛行则和马尾神经受压有关,在行走一段距离后马尾神经的缺血加重,而休息后则可以缓解,这种表现有点类似于心绞痛,冠状动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满足心脏的血供,但一旦过度劳累或者生气,心脏的负荷增加,则出现症状。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人体管道系统随着年龄出现狭窄、老化,以至不堪重负。

如何判断是否真有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的特点是病人主诉多,而医生体格检查时往往没有什么发现,就是所谓的主诉多,体征少,并不是说这些病人没有体征,只要仔细检查,是会有所发现的。

一般说腰椎管狭窄的病人年龄偏大,病变部位常有压痛,椎旁肌可有痉挛,特别是腰不能向后伸,为本病的重要体征。如果怀疑有腰椎管狭窄时,可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此时可清楚显示腰椎形态,椎管大小,骨质增生情况,特别是侧位相可见到明显增生骨刺突入椎管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腰椎CT扫描、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显示椎管狭窄程度、部位等。

专家解读:任何疾病的诊断都离不开仔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就是要了解这种疾病对患者造成了哪些痛苦,体格检查就是医生通过一些物理的方法如基本的望、触、动、量等方法和一些专门的手法来判断是否具有某种疾病。在这个基础上医生会有一个初步的临床印象,然后再通过一些辅助检查如血的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确诊,从而做出临床诊断。疑有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也是这样的流程,医生首先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怀疑本病时,可以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了解是否有明显的腰椎退变,在这个基础上,再申请腰椎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进一步确诊是否有腰椎管狭窄症。

附加题

问:腰椎管狭窄症走路不能走远路,但是骑自行车却不受影响,这是怎么回事?

答:腰椎管狭窄症有一个特点,患者往往在长时间站立不动或者伸腰时出现症状,但是改变体位,如将身前屈或蹲下或弯腰行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病人常喜欢保持弯腰的姿势。这是因为腰椎在伸直或后伸时,由于黄韧带的突入,会造成椎管容积的变小,加重了压迫程度;而前屈时椎管容积往往增加,症状改善。骑自行车时,腰部前屈,一定程度改善了腰椎管狭窄的压迫,所以患者骑车不受影响,但却不能长时间走远路。不过余大夫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现在骑自行车的老人是越来越少了,所以也很少这么问病人了,但这个问题表明任何的临床现象背后都有它的机制,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5-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