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腹膜后肿瘤综合

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及诊断思路的比较

发表者:罗成华 人已读

第五节 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思路

腹膜后肿瘤之症状、体征常隐袭而模糊,从最初出现主诉至确诊该病,平均间期长达5.5~7.5个月。首先,须要判断肿块来源于腹腔内,还是来源于腹膜后。待临床上诊断为腹膜后肿块后,须进一步确定其良、恶性,以及组织学类型。

有人总结出腹膜后肿瘤良、恶性鉴别评分系统,恶性因素有:①瘤体最大直径≥137.5px;②出现症状;③无钙化;④边界不规则;⑤出现囊性变或坏死。该法可做为分析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参考。

腹膜后肿瘤必须与其它更为常见的腹膜后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多囊肾、肾积水及肾上腺瘤是肾脏最常见的疾病,位于腹膜后两侧,肾上腺的广泛肿瘤亦可能表现为腹膜后肿块;胰腺肿瘤及假性胰腺囊肿位于中腹部;肝肿瘤、肝囊肿及脓肿位于右侧;脾、胃病变位于左侧,腹膜后副脾虽罕见,但易误诊为腹膜后肿瘤;在盆腔,卵巢、子宫肿瘤以及膀胱本身可与腹膜后肿瘤混淆。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动脉瘤可能与腹膜后肿瘤相似,但有搏动性。腹腔或腹膜后的炎症性病变亦可与腹膜后肿瘤混淆,虽然炎症常出现发热及其它全身症状。

有时,腹外肿瘤可首先表现为腹部肿块。例如原发睾丸隐性肿瘤,可表现为巨大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腹膜后肿块伴发热可能是累及各个部位及器官的淋巴瘤的最初表现。鉴别这些疾病,除了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了解临床症状及体征外,还须依靠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方法的综合利用。

腹膜后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依赖于全面、综合、有步骤地运用各种检查方法,恰当的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是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的关键。可首先采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如腹平片、B超、CT,如须明确组织类型,可采用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术。如果B超、CT尚不能完全确诊,再采用消化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血管造影等方法,以期获得完整的检查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为手术治疗及其它辅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在对腹膜后肿瘤进行治疗前,还有必要做全身检查,以搜索有无局部及全身转移发生。

参考文献

1 Felix EL, Wood DK and Das Gupta TK: Tumors of the retroperitonum. Current Problems in Cancer 1981;6:1~47

2 Nakashima J; Ueno M; Nakamura K,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benign and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tumors. Int J Urol. 1997; 4(5): 441~446

3 Storm FK and Mahvi DM.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troperitoneal soft-tissue sarcoma.Ann-Surg. 1991; 214(1): 2~10

4 Ziran BH; Makley JT and Carter-JR. Primary retroperitoneal sarcomas: common symptoms, common diagnoses, uncommon disease. Clin Orthop. 1996;331: 277~282

5罗成华, 唐建军, 李荣, . 盆部腹膜外软组织肿瘤B超、CTMR表现与手术对照研究之外科意义.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2):9296

6陈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摘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普通外科部罗成华主任主编《腹膜后肿瘤》书

本文是罗成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