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有的人会长翼状胬肉?

发表者:乔玉春 人已读

翼状胬肉为球结膜及纤维血管组织呈翼状侵入角膜浅层,是一种结膜组织的增殖变性引起的病变。一般认为,长期暴露于烟尘、风沙、日光下,受冷、热刺激,结膜结缔组织变性增生,肥厚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由球结膜向角膜表面侵袭,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翼状胬肉在中国传统中医学中称之为“胬肉攀睛”,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饮食、七情、劳欲等,使脏腑失调,邪热上攻于目,血滞于眦而发病。若眼裂部位常受风沙、烟尘或阳光等刺激,可加速胬肉的滋生与发展。也有人认为翼状胬肉与内直肌的节制韧带发育过强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本病发生于内眦者多见,也有生于外眦或内外眦同时发生,男性多于女性,常见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及长期户外劳动者。病变发展缓慢,往往要经过数月或数年才逐渐侵入角膜,胬肉伸入角膜内的尖端为头部,位于角膜缘表面的部分为颈部,位于球结膜的宽大部分为体部,通常无明显不适感,进行性者可能伴有眼中不适,胬肉肥厚体大者,可以因侵及角膜而产生散光或进展到瞳孔区而影响视力。

胬肉按其生长情况分为两种类型。进展型:胬肉的头部明显隆起,颈部宽大,体部肥厚,血管扩张充血,表面不平,生长较快,其附近角膜浸润混浊。静止型:头部扁平,其附近角膜混浊区小而界清,体部菲薄如膜状,微红色,表面平滑,病变静止,一般不再进展,但不自行消失。

本文是乔玉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