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玉春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特点、临床表现有哪些?

发表者:乔玉春 人已读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相对增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已不再认为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资料报告最多的为曲霉菌,其次镰刀菌、念珠菌、酵母菌、头孢霉菌等,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最常见于角膜损伤特别是农作物损伤之后,也有指甲挖伤,亦可见于其他性质的角膜炎继发真菌感染,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眼药水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近年来因戴角膜接触镜污染发病者亦越来越多,同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病因素之一。

临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同症状为起病徐缓,刺激征轻微,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面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状物所覆盖,外观干燥而少光泽,稍隆起,“苔垢”状物易剔去,基质层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边界因菌丝伸向四周,形成伪足,在其外围分布有点状混浊,形成所谓卫星病灶,有时浸润边缘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在浸润向深部发展时,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随着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到起虹膜炎及前房积脓,晚期积脓质地粘稠,其内常含真菌,溃疡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内炎。整个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可长达2~3个月;因真菌菌丝有向深部生长的能力,故易反复发作,有时溃疡初步愈合,但旋又复发。

诊断一般借助真菌的涂片检查或真菌的反复培养加以证实,由于涂片检出率低,培养时间过长,故对农作物外伤后发生的溃疡,尤其起病不那么骤急的病例,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到真菌性溃疡的可能,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本文是乔玉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