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珍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沟通

脑囊虫病CT鉴别诊断

发表者:胡永珍 人已读

通过脑囊虫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囊尾蚴在脑组织的生存状态,结合CT表现,我们将脑囊虫病影像学表现分为三型:

一、活虫型:平扫时表现为脑实质内小圆形囊状病灶,囊内CT值5~10HU,病灶直径5mm左右,壁薄而完整,囊内或囊壁可见小点状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周围脑组织无异常改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二、死虫型:初期平扫显示囊壁增厚,密度增高,周围脑组织轻度肿胀,增强后病灶呈环形强化;后期病灶呈壁厚不均匀不规则环形强化,囊腔不规则缩小密度增高病灶也可呈不规则结节状强化,周围脑组织肿胀明显,脑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

三、纤维钙化型:为脑囊虫病后遗改变,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小点状高密度钙化,CT值60~100HU,直径2~5mm,周围脑组织无明显异常,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无强化。

脑囊虫病CT鉴别诊断:(1)脑炎型脑囊虫病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为囊蚴侵入脑内刺激脑组织而引起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应与病毒性脑炎、脑脱髓鞘病变鉴别。病毒性脑炎早期CT为局限性不规则低密度区,逐渐发展形成两侧大脑半球髓质广泛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脱髓鞘疾病最常见的多发性硬化显示髓质的多发、局限或广泛低密度区,多分布侧脑室外上侧及前后角,边界不清,活动期病灶有斑片状强化,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与复发常交替进行,复查有鉴别意义。
(2)小囊型脑囊虫病囊内低密度为囊液,点状高密度为囊虫头节,应与脑脓肿、脑结核、脑转移瘤鉴别。脑脓肿可见不规则环形强化,脓肿壁无钙化,平扫实质部分密度较高,有脑外伤或化脓感染史;脑结核粟粒状钙化为结节中心部,而脑囊虫头节多偏心附壁,结核肉芽肿内未见头节;脑转移瘤位于脑灰白质交界处,壁厚,瘤周明显水肿,常有原发肿瘤病史。
(3)单发大囊型脑囊虫病应与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及脑内囊性肿瘤鉴别。囊性肿瘤强化明显,有壁结节,明显脑水肿及占位效应;蛛网膜囊肿多在中颅凹、外侧裂池,形状不规则或呈方形,边界平直,因慢性生长而造成颅骨局部压迫性骨质吸收;表皮样囊肿常见于桥脑小脑角,形态怪异,沿蛛网膜下腔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

本文是胡永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6-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