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晏怡 人已读
腰椎滑脱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患者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是脊柱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那么,哪些原因可能导致腰椎滑脱呢?为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先天性遗传因素。当腰椎上关节突和椎弓根与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发生不愈合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时,在人体行走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或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
其次,外伤。竞技运动、强劳动搬运工可能由于急性外伤出现急性骨折,诱发滑脱。
再者,退变性。如果生活中长期有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则腰椎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
还有,病理性骨折。当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时,可能造成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
最后,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当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诱发滑脱。
那么,腰椎滑脱该如何预防呢?为大家介绍两个方案。
一、注意保护腰部,合理用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进行腰部的过度旋转、蹲起等运动,防止腰部过度负重,降低到腰椎小关节部位的过度损伤,减低其退变的速度。有助于降低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二、增强腰背肌肉。腰背肌肉的韧性会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其稳定性,抵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
本文是晏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