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下颌颤动疑难验案一则
发表者:吴永刚 人已读
这是一例神经科疑难杂症。该患者诊断不明,西医治疗无法。多处求治历时月余不效,欲寻针灸治疗,经人介绍来此求医,得遇此症,仅以中药为主针灸为辅治疗,竟获痊愈!总结如下:
熊××,女,48岁,,深圳梅花山庄。
2007年9月13日 初诊。
【现病史】 该患一个月前无明显原因下颌偶尔出现不自主抽动,并未在意。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持续性震颤,不能控制。但说话、咀嚼等口唇运动时则缓解或停止,静止时明显。夜晚因下颌颤抖难以入睡。进来症状越发严重,连及上颌口周均有抽动,深圳市多家医院神经科诊断未明,尝试中西药物无效。经人介绍到此求治针灸。
【刻诊】下颌连及上唇震颤频繁,不能自持,夹有粗大动作。说话、咀嚼时缓解或停止,静止时明显。搅扰心烦不得眠,余则无所苦。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头CT及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未见异常。印诊:下颌振颤查因?
【医案】 颤者掉也,“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风为之,依其症状当责之肝肾,乃水亏阴虚风动。治以滋肾填精,熄风定惊之法。六味地黄汤加减。同时,每周复诊时配合一次针刺。针刺疗法:头针:双侧运动区(电针),内关、大陵、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穴。针用补法。
熟地50 山茱萸30 茯苓20 麦冬20
巴戟20 白芍50 砂仁15 五味子10
枸杞20 全虫10 蜈蚣2条 炙甘草15 七剂水煎服。
2007年9月24日 二诊。
上方服后下颌颤动明显缓解,说话时震颤明显减轻,静止时已无震颤,心中窃喜!近几日出现晨起眼眵,眼干,舌脉同前。上方减砂仁,加菊花30, 再进七剂。
2007年10月7日 三诊
上方因国庆黄金周连服15剂。此次复诊,下颌震颤已微,舌脉如前。依前方在服七剂。
2007年10月18日 四诊
患者下颌颤止。舌脉如前。调方如下,以善其后:
熟地20 山茱萸15 茯苓20 丹皮10
山药20 桑葚子20 肉苁蓉15 五味子10
枸杞20 泽泻10 炙甘草15 十剂水煎服。
上方后一切如常。2008年4月3日因情志而致旧疾又发,依前法治疗至今平稳。
【按】 该患症状并不复杂,但诊断治疗却很棘手。体会如下:
1、诊断不明。该症状表现属神经系统疾患,震颤症状多归属锥体外路疾病的表现。头部CT并无异常病灶。单纯的下颌震颤很难归入某一类疾病。
2、辨治思路:震颤多见于头摇、手颤、身动摇。下颌颤少见。皆属于“掉”的范畴。《证治准绳》:“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点明了内风之为病首责之于肝,肝主风木,主动,是为肝性所致。进一步的辨证考虑又有阴虚、血虚、脾虚…….之别。该患除下颌震颤外并无其他可参考的症状。仅依下颌属肾来定位,责之于肝肾不足,水不涵木所致。遣方用药重点是滋水,熄风为辅,水足风自然息,详细方义不再赘述。
(本文为原创,若引用或转载请E-mail:yonggang777@126.com 并注明出处。)
本文是吴永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09-02-15 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