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梁莉 人已读
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
原发感染及原发性结核病:
在结核病普遍流行的国家(比如中国),人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的感染。当首次吸入含结核杆菌的微滴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结核杆菌的毒力和肺泡内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杀菌能力。如果结核杆菌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这部分肺组织即出现炎性病变,称为原发病灶。其中的结核杆菌沿着肺内引流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这就是原发性结核病。结核杆菌也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隐性菌血症,经血流播散到全身各器官。
当结核杆菌首次侵入人体,开始繁殖时,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对结核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使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和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的结核杆菌停止繁殖,原发病灶炎症迅速吸收或留下少量钙化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逐渐缩小、纤维化或钙化,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的结核杆菌大部分被消灭,这就是原发感染最常见的良性过程。但仍然有少量结核杆菌没有被消灭,长期处于休眠期,成为潜在病灶。这些潜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以重新生长繁殖发生结核病。
原发性结核病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病人完全不知道。在日后的体检拍胸片时,发现肺部或淋巴结有钙化灶。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就会出现症状,可以发生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
继发性结核病:
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据统计,约10%的结核杆菌感染者,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发生继发性结核病,此为内源性复发。另一种观点认为继发性结核病是由于受到结核杆菌的再感染而发表,称为外源性重染。两种不同发病方式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与严重程度。继发性结核病与原发性结核病有明显的差异。继发性结核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出现空洞和排菌,有传染性,必须给予积极治疗。痰结核杆菌涂片阳性的肺结核不经治疗,预后极差,5年内约一半死亡,四分之一左右发展为慢性排菌者,四分之一左右自然痊愈。
本文是梁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