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乐海桂 人已读
1、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确认
年龄区分:12岁以下
临床症状:持续性鼻涕、慢性鼻阻塞、后鼻滴涕、 咳嗽、 呼吸臭味
头痛、习性改变
内镜检查:相关病理性体征
伴随症状:中耳炎、扁桃体腺样体炎、支气管炎、哮喘
影象学证据:CT扫描鼻窦不透光
诱因判定:免疫缺陷、变态反应、腺样体肥大、纤毛不动
鼻窦炎分类:
急性鼻窦炎:每次发病4周以内,30天内症状全部消失
亚急性鼻窦炎:30-90天内,在此期内症状完全消失
复发性急性鼻窦炎:治疗3-4周有效,每年发病3次以上
慢性鼻窦炎:症状持续90天(12周)以上。
2、阶梯性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系统药物治疗(1-3个月)
抗生素美国儿科学会(1999)、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力百汀)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大环内酯类
不推荐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不推荐使用喹诺酮类
局部类固醇激素:内舒拿,等
粘液促排剂:吉诺通,等
鼻腔鼻窦盥洗:药物的雾化吸入、缓冲高渗盐水盥洗
中医中药:莘芩颗粒、鼻炎片、口服液、鼻渊舒等系列
抗胃食管返流:可加入治疗计划
第二阶段:辅助外科干预(鼻窦手术前的外科干预)
腺样体切除:
许多研究报道认为,对10岁以下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有
效,可以避免超过50-89%以上的FESS手术(Mair1996)。
切除阻塞和防碍引流的病变:
不开放鼻窦的鼻息肉切除手术。
对不影响引流和通气的鼻息肉采用局部类固醇激素治疗。
建议:
使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手术取代传统的腺样体刮匙
第三阶段:手术治疗(FESS)
适应症:
充分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持续存在
多发鼻息肉造成广泛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
严重的鼻腔、鼻窦解剖学异常
同时伴有哮喘、高耐药菌群
手术方式:
小范围、精细、微创是手术原则。
手术范围局限于OMC区域,很少广泛开放鼻窦。
手术后应放置中鼻道支撑物或Merogel.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