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腰椎管狭窄症

发表者:崔志强 人已读

搜索

blob.png

概 念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一种临床综合征,除导致椎管狭窄的各种独立的临床疾病以外,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的任何形式的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迫,应统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疾病背景

1803年,法国解剖学家Antoine Portal观察到椎管狭窄

1949年荷兰神经外科医生verbiest采用 ‘stenosis”以描述这种狭窄。主张设立X线片椎管径线测量值以确立椎管狭窄的诊断

1972年Epstein认为椎管狭窄可由发育性或退变性造成,后者为临床所常见

1976年Arnoldi提出了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义和分类

病理基础

1.小关节的反复旋转损害和椎体轻微压缩性骨折是导致三关节复合体退行性改变的基本病理因素

2.前者可很快引起小关节突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后者可在压缩损伤同时伴有椎体 软骨板撕裂,再逐渐导致椎间盘退变,最终引起小关节的退化性改变

3.通常多在腰4-5椎间平面发生退变。继后,由于应力作用使这一平面的上下椎间平面亦发生退变,这一变化过程较长,使早期损伤变为更加严重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1.X线平片检查在CT与MRI尚未问世或普及应用前,摄取腰椎正位片与侧位x线片进行椎管径的测量,为评估腰椎推管狭窄的主要手段

2.椎管造影检查近年研究表明,引起硬膜囊矢状径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椎管前壁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和后侧壁黄韧带、椎板的增生。但以往多将注意力放在寻找椎管前壁的问题上,忽视后侧壁存在的病变

影像学检查-CT扫描

1.骨性退变增生,以及上下关节突的增生和肥大均可显示出来

2.对于黄韧带增厚或骨化及结构重叠,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及手术后残留的椎间盘组织等均能显示并不影响扫描图像

3.这种非侵入性检查技术能从病变部位的横截层面显示病变特点,为病理变化、临床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blob.png

影像学检查-MRI

1.在TR/TE为500/30ms(即T1加权)条件下即能清晰显示腰椎椎体、椎间盘和椎管结构及其内容的影像.而在TR/TE为1500/40.80ms(T2加权)成像可观察到上述结构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情况。对进一步识别影像有益

2.T2加权成像能够进一步识别椎间盘含水状况并显示脑脊液与硬膜外组织的界限。即能以硬膜囊形态变化和椎间盘组织间位置关系来判断该部病变

blob.png

横断面T2加权像:黄韧带增厚 (黑箭)、相应椎管狭窄

blob.png

矢状面T2加权像:腰椎多个平面黄韧带肥厚,硬脊膜囊后缘受压 呈搓板样改变(白箭)

临床表现

1.马尾性间歇性跛行( 在骑车行进中可不表现有上述症状)

2.腰背痛亦为常见主诉(与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相比较轻微)

3.双侧根痛表现为主(所引发的放射性下肢疼痛是相似的)

4.主诉多、体征少(病人就诊时其主诉与实际检查结果不一致)

诊 断

1.本病50岁以下者较少见

2.男性多于女性

3.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1)腰痛伴间歇性破行;

(2)直立或行走时腰痛,下肢麻木;前屈位时疼痛、麻木缓解;

(3)腰部后伸时出现腰腿痛及麻木。

根据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NASCIS)和国际截瘫学会(MSOF),神经系统检查概括为对关键感觉点(Key sensory point)和肌节的关键肌(Key muscle)的确认。

治 疗

1.保守治疗--缓解部分的临床症状

休息或服用镇痛、抗炎药物和锻炼

2.手术治疗--目的是对受压的马尾和神经根组织进行充分、有效的减压

近年,国内外一些学者就腰椎椎管狭窄手术治疗问题多强调针对不同致病病因和有限化术式的手术治疗原则,不主张以单一方式大范围减压的手术方法。设计以较小的手术创伤,达到彻底减压并能维持木后腰椎的稳定性,保留小关节的扩大椎管减压术和椎板成形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