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钧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应避免哪些错误方法

发表者:金钧 人已读

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功能康复的效果,不适宜的康复训练可能会引起肢体过用或误用综合征,使功能康复延迟。为使偏瘫病人在康复训练中能得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合理的运动及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如仰卧位时,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侧向患侧,患侧肩关节下垫一个软枕,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手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垫一个软枕,帼窝处垫一小枕或毛巾卷。如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伸展,手心向上,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在其下方垫一个枕头,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如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向前伸出,肩关节屈曲90°,下面用一枕头支持,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上下肢可自由摆放。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避免粗暴的关节被动活动

脑卒中病人肢体瘫痪是常见症状,因此,瘫痪的肢体关节被动活动是重要的康复措施之一,其原则是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早期肩关节活动应在正常活动范围的50%,随着关节活动的改善逐步扩大其范围,鼓励患者自我训练,教会患者每个关节活动的方向,从近端至远端,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动作宜缓慢,注意训练量及强度。

3、避免过早步行训练

有些家属甚至少数医务人员为使脑卒中患者能走路,常在患者肢体肌力没有达到能独立坐或站立的情况下,由人扶着强行“步行”,这不仅达不到步行目的,反而加重了膝反张及划圈步态。

4避免训练过度

对于恢复期或一些进展型病人,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疾病康复表示出急切的心理,希望马上能康复,于是自行增加运动量或做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超过了病人本人实际能承受的负荷,这样就会产生全身性疲劳及局部肌肉关节损伤,导致出现过用综合征。因此,对于恢复期或进展型患者,训练时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不同锻炼方式,必须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遵循少量多次训练康复原则,每日训练3小时左右,每次与每次之间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训练量逐级增加。即要做到符合训练的总量,又切忌训练过度,产生负荷过度的不良影响。

5重视康复指导

由于康复训练的对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功能障碍的存在往往为时较长,有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应在训练中教会病人在维持自身健康及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独立完成自我照顾,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及家庭。

偏瘫患者康复三个误区

误区一、偏瘫病人须多卧床休息。过多的卧床休息会使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各种活动功能退化,这不仅错过了最佳康复治疗时机,还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其实,中风偏瘫患者要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一般在经过治疗、病情稳定48至72小时后就应开始训练。

误区二、手会动、脚会走就算是康复。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觉得患者手脚没劲就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握力和下肢伸腿、搀着走等训练,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练成了一侧手向内扣着、上肢挎着、下肢“画圈”走路的结果,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其实,偏瘫患者一般应“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上肢伸和屈是一对肌肉在起作用,屈的动作好练,伸的动作难练,光练屈不练伸,就容易使上肢向胸部勾紧,形成“挎篮”的姿势。下肢光练踢腿伸腿,不练腿的弯曲,结果使膝盖和踝关节不能屈曲。当人的大脑被这些错误训练的动作支配后,再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误区三、刻苦训练、康复就快。这一误区导致的结果就是有些患者练成了“踮脚走”、“跳着走”,长时间过度地使用健腿或患腿还会造成关节损伤等严重问题。


本文是金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