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孝雄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你能战胜癌症

抗癌先识癌:危害人体没商量

发表者:吴孝雄 人已读

《你能战胜癌症——科学抗癌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吴孝雄,罗明

出版社: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抗癌先识癌

第4节:危害人体没商量


4.危害人体没商量

恶性肿瘤为什么“恶”,主要由于其对身体破坏力大,危害大,正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若防治不当,就能摧毁身体,结束生命,这就是人们“谈癌色变”的主要原因。早中期癌症如果不生长在致命位置,一般危害不大,但晚期并发症多,痛苦大,发展迅速,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常见表现有以下这些:

1)破坏脏腑组织功能

脏腑功能衰竭是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癌块对其所在脏腑、组织有直接破坏作用。比如肺癌引起呼吸功能下降,胃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肝癌引起肝功能下降,肾癌引起肾功能下降。

癌块越长越大,当空间不够时,就会压迫邻近组织器官,产生压迫症状。比如人脑空间是有限的,颅内肿瘤会压迫正常脑组织,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人体颈部空间也有限,甲状腺肿瘤如果压迫喉返神经,就会引起声音嘶哑;压迫气管,就会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就会引起吞咽困难。胰头癌压迫邻近胆总管就会产生黄疸。

癌块向人体自然腔道内生长,会使腔道失去正常功能,产生阻塞症状。比如肺癌阻塞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食管癌阻塞食道引起吞咽困难,肠癌阻塞肠腔引起肠梗阻,胆管癌阻塞胆道引起黄疸。

癌细胞骨转移会引起病理性骨折,如果转移至胸椎、腰椎等部位,还可引起截瘫、偏瘫等症状。

2)癌性出血

大出血是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癌块侵犯血管,使其破裂,会导致出血。比如支气管肺癌可出现痰中带血或咯血;直肠癌可出现便血;肾癌、膀胱癌可出现无痛性血尿;胃癌可出现黑便,甚至呕血。肝癌破裂可引起腹腔内大出血,病情危重。

有时癌性出血容易被误为其它疾病。临床中一些患者,有痔疮出血病史。后来发现出血量增多,大便细软,当时没有重视,误以为是痔疮加重,仍然按照痔疮治疗。直到治疗效果不好时,才去上级医院检查,最后发现是直肠癌所致出血,这在无形中耽误了治疗。

有时癌性出血很隐秘。

【案例】一名肝癌患者入住我院,检查完善,准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一天老教授查房,翻阅病历资料,发现患者粪隐血阳性,而胃镜检查正常,又无痔疮。老教授认为暂停手术,应该寻找粪隐血阳性的原因。患者认为自己大便正常,坚持次日手术,想早点切除肝脏肿瘤。老教授反复、耐心地解释进一步检查的意义和必要性,最后患者同意暂停手术。行肠镜检查后发现是大肠癌惹的祸,粪隐血阳性的原因终于被找到。于是立即改变手术方案,行肝癌和大肠癌联合切除。患者感激不已。

3)癌性疼痛

晚期病人癌痛发生率高于早、中期病人,剧痛所占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早、中期病人,这与癌症复发和转移有关。有研究资料显示:70%~90%的患者在癌症进展期都会出现癌性疼痛,50%以上病人疼痛不能从治疗中得到足够缓解,25%的癌症病人带着剧烈疼痛离世。

癌细胞本身并不引起疼痛,但癌块,包括原发灶和转移灶,浸润、压迫邻近神经,使神经末梢受到有害刺激,引发疼痛。

【案例】一名青年女患者,因肝癌在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出院后不久开始左上腹疼痛,逐渐加重,在当地医院服止痛药物治疗。一月后再次入住我院,综合分析:脾脏位于左上腹,除外伤外一般不引起疼痛,而介入引起的疼痛应该在右上腹或中上腹,考虑患者疼痛可能由转移瘤引起。进一步查全身骨扫描提示:左肋骨转移癌。谜底揭晓后,建议患者行放射治疗控制骨痛。

【分析】病人出现疼痛,在服止痛药的同时,要积极寻找疼痛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很多患者因顾忌止痛药副作用,宁可忍耐,也不轻易使用,其实没必要。因疼痛而短期使用止痛药,几乎不会上瘾,至于胃肠功能紊乱,可以使用中药进行防治。

【案例】一名老年男患者,中肝叶块状型肝癌,突出包膜外。一天晚上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立即至医院急诊科,查腹部超声提示:腹腔积液;进一步查肝脏CT提示:肝癌破裂出血。疼痛原因被及时找到,肝癌破裂引起剧烈疼痛,血液流到腹腔引起积液。针对疼痛原因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疼痛明显减轻。

【分析】当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可能是颅内高压、肺栓塞、心肌梗死、大出血等危急症,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有时癌性疼痛也容易被误为其它疾病。如果肝癌向上侵犯横膈,疼痛可以放射至右肩部或右背部。有的肝硬化患者出现右肩部疼痛,误认为肩周炎引起,其实可能是肝癌侵犯横膈引起。有的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为是腰椎病引起,结果行CT检查后发现是肾癌所致。

4)癌性积液

癌性胸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侵犯胸膜,引起胸内淋巴系统回流障碍。癌性胸水生长迅速,常常引起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癌性腹水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癌细胞阻塞淋巴管、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等。癌性腹水也是生长迅速,可引起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腹胀、尿量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

5)癌性发热

癌性发热一般指患者出现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晚期病人,以低热为主。西医主要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治疗,服药时间较长会导致胃肠粘膜糜烂出血,可使患者死亡。

【案例】一名老年男患者,肺癌晚期,癌性发热,每天低热,营养消耗大,接受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治疗,大约1个月后病人因消化道出血死亡。

中药治疗癌性发热优势突出,能迅速缓解症状,不易复发。我们遵循中医“扶正祛邪”治疗原则,针对每个患者发热特点,制定不同治法,每有效验。

【案例】据2011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记载:

欧某,男,50岁。2011年3月6日查肝脏B超和增强CT提示肝癌晚期。3月12日出现发热,体温达38.6℃,先后行肝脏介入(TACE)和CIK细胞免疫治疗。5月4日查房:患者发热50余天,数次高达40℃,情绪差或生气时热势高,一直服新癀片治疗,热势一过性下降,仍反复发热。刻下伴消瘦乏力、稍口渴、不欲饮、食欲减退、上腹胀、眠差、肝区时有疼痛、大便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西医抗肿瘤治疗和长期发热,均损伤人体正气,正气不足是主要矛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肌肉失养,故消瘦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因腹水而利尿治疗,致循环血量不足,脉道失充,故口渴、脉细数。长期发热,多次检查无感染证据,考虑癌性发热,热入营血,故不欲饮。癌邪伤肝,肝的疏泄失常,故气机不畅时热势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热入营血,兼肝失疏泄”。治法:益气滋阴以扶正,清热凉血以祛邪,兼疏肝理气。服2剂草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亦好转。3剂后调方,去清热凉血之药物,以扶正为主,坚持服用,随访1月未见再次发热。(作者:吴孝雄,罗明)。

6)继发感染

感染是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癌症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一些抗癌治疗也降低免疫力,这造成晚期肿瘤患者容易并发感染。日本Inagaki等科学家对816例癌症死亡患者进行尸体解剖证实:47%死于感染,其中肺炎占51%,败血症占38%。

7)恶液质

许多晚期肿瘤患者常出现神疲乏力、骨瘦如柴、食欲减退、贫血,这就是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身体新陈代谢异常,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但癌细胞还从人体中夺取营养,导致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全身衰竭而死亡。

除以上七大危害外,理论上癌细胞几乎对人体所有组织细胞都有产生危害的能力,而不同病人危害的性质、程度均不同。充分认识这些危害,为积极防治打好基础。

回到目录

本文是吴孝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