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赵天智 人已读
(六)枕骨大孔区占位病变
1、要点:
可分为延髓内病变、髓外硬膜下病变及硬膜外(骨性或颅颈交界区)病变。
50%为脑干胶质瘤(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发生在延颈髓交界区。
常见的延髓内病变包括脊髓空洞积水症、脱髓鞘病变和胶质瘤。
常见的髓外硬膜下病变包括小脑扁桃体下疝、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和髓母细胞瘤。
硬膜外病变可起源于后颅底或颅颈交界区。
2、枕骨大孔区病变
延颈髓内病变
(1)常见病变:脊髓空洞积水症、脱髓鞘病变、胶质瘤、第四脑室肿瘤(如髓母细胞瘤)。
(2)不常见病变:血管网状细胞瘤、转移瘤。
腹侧髓外硬膜下病变
(1)常见病变: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脑膜瘤、动脉瘤(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2)不常见病变:神经鞘瘤、胆脂瘤、副神经节瘤、转移瘤、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肠源性囊肿。
背侧髓外硬膜下病变
(1)常见病变:先天性/获得性小脑扁桃体下疝、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髓母。
(2)不常见病变:蛛网膜囊肿、皮样/表皮样囊肿。
硬膜外病变
(1)颅颈交界区病变:创伤、关节病、先天遗传。
(2)斜坡和颅底病变:转移瘤、脊索瘤、骨软骨肿瘤。
(七)大脑皮质局限性病变
1、要点:
种类繁多,除肿瘤外,还包括血管性病变、外伤性病变及先天畸形等。
一般缺血性脑血管按血管分布,肿瘤则常常跨血管分布区。但应注意由于低灌注所造成的分水岭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皮质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晚期可造成皮质出血,出血灶常散在,类似脑挫伤的出血。故非外伤性皮质出血要首先排除皮质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此外,出血灶可多发。
转移性黑色素瘤位于大脑皮质,MRI呈高信号,特别是T1WI,类似于亚急性期脑出血。
老年患者皮质出血要考虑到淀粉样脑血管病的可能。
大脑皮质血管炎的影像表现可类似脑肿瘤或脑梗塞,增强可见异常血管影。此外病变深部常伴有散在梗死灶。
2、大脑皮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1)信号正常的大脑皮质病变: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巨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
(2)均匀性信号的大脑皮质病变: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无钙化)、脑梗塞、动静脉畸的静脉动脉瘤样扩张、MELAS。
(3)混杂信号的大脑皮质病变:胶质肉瘤、少突胶质瘤(有钙化)、少突-星形细胞瘤、胶质母、PNET、DNET、淋巴瘤、颅面血管瘤病、血管畸形。
(4)囊实性大脑皮质病变: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胶质瘤、室管膜瘤。
(5)出血性大脑皮质病变:脑挫伤、胶质母、胶质肉瘤、转移瘤、急性脑皮质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畸形和淀粉样脑血管病。
(八)脑干占位病变
1、要点:
儿童胶质瘤常发生在脑桥,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成人好发于中脑,胶质母细胞瘤常见。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位于脑干中央,缺血性脑血管病则按脑血管分布,常出现“半切”征象。
病毒性脑干脑炎多发生在脑干与桥脑交界处,边界模糊。T1WI常无异常改变,T2WI呈磨玻璃样改变。
2、脑干肿瘤及肿瘤样变
(1)中脑:胶质母、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隐球菌感染性病变。
(2)桥脑: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病毒性脑炎、脑梗塞、缺血性脱髓鞘病变。
(3)延脑:星形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网状细胞瘤、脑梗塞、甲硝唑脑炎、病毒性脑炎。
(九)脑膜病变
1、要点:
由于MRI难于区分软脑膜和蛛网膜,故两者统称为柔脑膜。
弥漫性硬脑膜增厚常见于开颅术后,为颅压低所致。
生殖细胞瘤、髓母常伴柔脑膜扩散。
局限性脑膜增厚常需实验室检查方可明确诊断。
2、脑膜肿瘤及肿瘤样变
(1)弥漫性强化:开颅术后/脑室分流术后、癌性脑膜炎、感染性脑膜炎、硬膜窦血栓、结节病、组织细胞X病、低颅压。
(2)局限性强化:脑膜瘤、转移瘤、结节病、组织细胞X病、硬脑膜海绵窦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瘤。
本文是赵天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