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民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振兴中医

发表者:邵建民 人已读

祖国医学即中国医学即中国传统医学

悠悠数千年,中国传统医学,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汇各代医家之精华,代代相传,不断完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植根于劳苦大众,蓬勃昌盛,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辣手摧花,却依然笑傲天地,越挫越勇,老而弥坚。

十八大来,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尊重传统,保护国粹,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出台了许多有利于中医发展的政策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中医药法》以法律的角度确立了中医的地位,使历尽沧桑的传统医学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是对传统医学的高度认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何以如此说,因其具有特点个性,不可替代性,而传统医学除此以外尚具有包容性,前瞻性及实用性。

“中国文化是早熟品”当代大儒梁漱溟如是说。而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相同属性,之所以说“早熟”,是因为他大而化之的包容性和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具体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长于调理等几个方面。

早在数千年前,勤于劳作,善于观察的老祖宗们对疾病的形成过程就有了高屋建瓴的认识。提出了“天人合一”,“天地人三才”说,他们认为:自然为大周天,人体为小周天,而小周天置于大周天之中,必然受到其影响,由此提出“六淫”致病说,即自然界正常运行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如太过则伤人即成六淫致病之气,乃外因致病之源。强调了发病与自然的相关性,即人与自然的整体观;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则强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即人体整体观,此观客观详实地反映了病因,病机及病的转归,为医家打开思路,开阔视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老祖宗们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百骸通过经络连接起来,形成人体网络结构,以气血为养。如有恙疾,“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则通过脏腑的外窍表现出来,医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取相关病史资料,以外求内,抓住病之源头,顺藤摸瓜,找出致病原因,由此纲举目张,由此由表及里,避免了局限性,盲目性,使医疗方案更加全面、确切、有机。

对于四诊获取的资料,还需要按表里、寒热、虚实进行分类,用阴阳加以概括分析归纳。然后得出何病、何症、何分型的结论,再辩证审因论治,对症选方、用药。

这整个诊疗过程,是在医家脑海中完成的,其贯彻如一的根据是先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我们只需理解、记牢、悟透、参照即可。而这些几千年积累下的先师们的心血般的经验叫我们坐收渔利,心中慌慌,而应用于实践的良效,更让我们感受到先师们的渊博和智慧,不得不赞叹“先师们之才秀也”。

可他的确不能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研究,但不知其然不等于没有然。疗效就是硬道理,就是科学。

为什么说中医亦是早熟品,除了包容性,前瞻性,更其是他的预见性。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高明的医生不仅治疗已发疾病,更长于治疗未发疾病,能发现之未发,调查于先,了然如胸,从而防微杜渐,这正是中医之长。

先师们通过望闻问切, 察颜观色,可预知将发之病,从而及时有效的对其生活习惯、饮食、情绪等方面加以指导,辅以中药调理,引导人体向良性,健康方向转化,避免了病的发生,以及病的发展或复发,修复唤醒人体自愈系,这就是预防医学意义所在。今天具有预防医学意识的传统医学,当发扬光大,以自然疗法,顺势疗法,绿色疗法,惠普大众,保民健康!

沿着先师们走过的路,因袭先师们的思路,聚集先哲们的智慧,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目前社会,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由于竞争压力的增加,由于人们过分的物质追求及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处于机能紊乱,亚健康状态的大有人在,因躯体疾病至幸福感明显降低,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面对这类查无脏腑实质的疾病,而自感痛苦不堪者,现代医学无从下手,而传统医学则可通过四诊获取之客观体征,经过辩证分析,得出诊断分型,然后才去调畅情志、调理气血、疏通经脉等中药加以改善可使其恢复常态,回归幸福生活。

另外,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呼吸道及过敏性疾病,因饮食不节,高粱厚味导致的消化道疾病,因生活无序运动缺乏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均可通过中医体质辩证定位,然后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性加以指导调理将疾病消灭在原始状态,或促使良性发展,不失为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全民健康,利国强民之计。“一堆垃圾,引来蚊蝇无数”,驱除之法不外两种,一种是喷洒消杀剂,得以暂时消停;另一种则是清除滋生之源---垃圾,一劳永逸。孰优孰劣自不必说,而传统医学之思路,则如是也。因已去而果何存,冰雪聪明,大智慧也!

我常说:“药是不好吃的饭,饭是好吃的药”药食同源。药以疗病,饭以疗生,各司其责,各尽其能,从而使生命有保障地生长,壮大。祖师们对人类的贡献之大,忧天悯人之心之强惊天地泣鬼神,不可不查也,不得不感也!!!

党中央重视传统文化,力促发展中医,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身为中医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亦深感重任在肩,继承,发扬,创新,提高义不容辞!而我们更乐在其中,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肩上,用先师们的智慧为今人治病,这当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本文是邵建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