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是时候改变糖尿病分类方式了么?
发表者:王彩红 948人已读
原创: 诺和诺德医学资讯
糖尿病目前主要分为1型、2型及特殊类型糖尿病,但这种分型方式未免有些粗糙;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是具有很高异质性的。
目前的分类不利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及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能有更加精细的类型划分则可指导个性化治疗,并在糖尿病确诊时辅助判断并发症发生风险。
为探讨这一问题,来自北欧的Ahlqvist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聚类分析,并据此对糖尿病重新分类1。研究结果于今年3月在线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
研究人员对瑞典和芬兰的四个独立队列的糖尿病患者(n=14775)进行了数据驱动的聚类分析。这四个队列分别来自New Diabetics in Scania ( ANDIS)(n=8980)、Scania Diabetes Registry(SDR)(n=1466)、All New Diabetics in Uppsala(ANDIU)(n=844)和DiabetesRegistry Vaasa(DIREVA)(新发患者n=878;长期患者n=2607)。
该分析基于六个变量,分别是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诊断年龄、BMI、HbA1c、HOMA2-B和HOMA2-IR。此外,研究人员还把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处方等数据也纳入分析。应用Cox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了用药时间、治疗达标的时间、并发症风险以及基因相关性。
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ANDIS队列并最终确定了5种类型:
严重自身免疫型(SAID)、
严重胰岛素缺乏型(SIDD)、
严重胰岛素抵抗型(SIRD)、
轻度肥胖相关型(MOD)
轻度年龄相关型(MARD),
并归纳了各类型的特点。
其中,前三种类型相对比较严重,
而后两种相对较轻。
他们发现,不同的患者特征具有不同的糖尿病并发症风险。特别是,严重胰岛素抵抗型(类型3)患者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比轻度肥胖相关型(类型4)和轻度年龄相关型(类型5)患者要高得多,但糖尿病治疗处方却类似;严重胰岛素缺乏型(类型2)患者的视网膜病变风险最高。通过这种可复制的类型划分,可预测不同的疾病进展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这种新的分类可能最终有助于为病人量身定制早期治疗方式,迈出糖尿病精准治疗的第一步。
当然,这种新的糖尿病分类对于真实世界临床诊疗是否有用、是否同时适合其他人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8-16 15:00
网上咨询王彩红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