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祝云鹤 人已读
电影《我不是药神》已经播出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我想起电影里白血病患者对生的渴求的眼神,内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静。从踏入医学大门之前起,我们经常会被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学医?”。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答案也不同。对于中国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来说,面对高考独木桥需要自我选择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茫然,能参考的是那些长辈的经验。就我个人而言,最初学医不过是为了满足长辈的心愿。而现如今,身为苍茫医海中一粟的我,能看到尽己所能换来患者的微笑,内心才稍有安慰。
前一段时间外出学习,在这期间我看到一个我曾经管过的女患者发了一句话:“既然不能活出生命的长度,那就活出生命的宽度”,我和她聊了很多,被她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同时也激励她好好照顾自己。其实她很年轻,长得很漂亮,如果不是她的医生,根本看不出来她生病了。现在随着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不论是高血压、心脏病,还是各种肿瘤,发病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所以,不论健康与否,都请珍爱自己此生的生命。我们在医院里看到太多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只有你生病了才知道谁最爱你,才知道对你这一生来说什么最重要,没错,是健康。
下面这些你中了几点?如果有,请一点点改掉吧。
1、熬夜,很多人自肆年轻,通常很晚才睡,夜里12点休息都算早的了。中医有子午流注理论,意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在什么时辰就应该做什么事情,否则久之就容易伤气血,乱阴阳。
2、嗜烟酒 在肿瘤科你可以调查,10个患者有9个有吸烟史的,而很多胃癌和饮酒也脱不了关系,这都是有循证学依据的。
3、性格抑郁或暴躁 肿瘤病人的性格大多不太好,疾病本身或者是因为某些事情影响了性情或情绪。之前管了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家族没有肿瘤病史,只因为家庭变故,原本开朗的她性情大变,半年内查出了乳腺癌。在已经就诊的患者中,性格开朗的患者通常其预后较抑郁或者暴躁者要好,这一点需要患者家属和我们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改善。
4、饮食偏嗜 市场经济催生了很多不良产物,比如:垃圾食品;传统习惯也遗留了不利于健康的东西,比如:腌制食品。有的人嗜肉,结果肠癌找上门了;有的人吃饭快,喜欢吃烫的、刺激性强的食物,结果食管癌没躲过去;还有的人舍不得剩饭剩菜、甚至霉变的食物,结果得了肝癌。当然,并不是说吃什么一定得肿瘤,或者不吃什么一定不得肿瘤,但是老话说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当然,要注意的还有很多,以上只列举了一部分。对于肿瘤,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前的影视作品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癌症=死亡,化疗=加速死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慢慢的你会发现,其实相当多肿瘤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要规律治疗,生存期很长。很多病人得知自己是高血压后能规律吃药,但是如果得的是肿瘤则容易万念俱灰,这是不可取的。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对于患者来说,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需要和主管医生充分交流沟通,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作为肿瘤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是否就会加速死亡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论是化疗还是放疗,做这些治疗前都会做术前综合评估及预后判断,可以耐受且后期预后较佳的才会考虑给予化疗。很多患者畏惧化疗后的反应,反应是会有,但是医生会根据用药及患者的体质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化疗后不适感。化疗间期,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除了减轻临床症状,在扶助正气、抗邪化淤等方面的功用不可小觑。
作为自然界的个体,我们自己的身体如何相信自己最清楚。生病了,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之前遇到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不知听了哪里的小广告,在一个私立医院花了很多钱,几乎耗尽家产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来找我们就诊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非常可惜。还有一位60多岁的教师,得了淋巴瘤,自己搜罗到一个据说治好了很多肿瘤的偏方,连着吃了50付药连方子都没调整,结果肿块从核桃大小长到了拳头大小。来找我们以后,用了西医方案化疗结合中医辩证施治,肿块很快就缩小了。所以,看病还是要相信科学。如果已经生病了,积极和医生沟通,积极配合治疗,不要随便放弃自己,相信医生,相信自己!
本文是祝云鹤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