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民学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康复课堂】脑瘫儿异常姿势的矫正方法

发表者:廉民学 人已读

所谓姿势异常,就是儿童身体的各正常肢体出现异常姿势,如:稳定性差,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别扭。

异常姿势常见于中枢性脑损伤,尤其脑瘫患儿多见。在儿童脑瘫运动康复训练中,纠正异常姿势,促通正常运动模式,有助于防止关节畸形,肌肉挛缩,从而更好的提高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

训练方法

1.头部异常姿势的矫正

许多患儿常会出现头部后仰,双肩向后缩,这时候如果用手放后脑勺硬拉回来的方法反而会加重头部的后仰。

正确做法:治疗师用双手贴住患儿头部两侧,往上方使其颈部牵引,同时用前臂压住患者双肩,以增加压力,逐渐纠正头后仰。

2.异常坐位姿势矫正

脑瘫患儿常常出现跪坐位或者W坐位,这种坐位是错误的,不仅限制患儿体位上进行功能活动,而且会加重髋关节内收内旋,长期会出现髋关节半脱位的可能。正确的坐位应该是盘腿坐或端坐位。注意坐位时患儿双下肢应分开一定距离,呈现外展外旋姿势。

①痉挛型脑瘫坐姿:盘腿坐或端坐位下,头部正中位,躯干抗重力伸展。双下肢外展外旋位。

②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坐姿常表现为髋关节过度伸展,双下肢伸直分开,同时头部后仰,上肢常上肢,无法支撑身体。训练时可将患儿两腿并拢,屈膝使患儿坐下,治疗师在患儿后方使患儿双肩向内旋转。

3.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异常姿势矫正

异常模式表现为头部前屈,肩部内旋,肘部屈曲,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手,指屈曲。治疗师位于患儿身后,将上肢上举,伸直并外展外旋肩和肘。

若上肢屈曲模式严重,可先被动活动缓解肌张力。

4.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

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常出现头部后仰,肩和上肢外展,而且伴有髋关节过度伸展。治疗师握住患儿双上肢,使双肩内旋,然后将患儿双臂慢慢上抬。但不超过肩关节水平位置。

5.痉挛型脑瘫患儿

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常呈现髋内收内旋,尖足,下肢硬性伸展。训练:治疗师可先被动活动双下肢。然后握住双膝向上屈腿,当髋关节屈曲时,腿就会被轻轻分开,牵拉数分钟。尖足明显时可在外展外旋位牵伸小腿三头肌。每日训练四到五次。

6.手部异常姿势的矫正

痉挛型脑瘫患儿手部典型的姿势是手腕屈曲、拇指内收、手指握在一起。注意:矫正时不能直接拉开大拇指而使手腕伸直,这样会加重异常,还有可能会导致拇指关节的拉伤。

正确的方法是:

1>.伸直上肢:治疗师握住患儿双肘,使上肢保持充分伸展,轻轻外旋、外展。

向前拉并外旋其双上肢。

2>.张开上肢:握住患儿双手,使手掌和拇指分开,然后屈曲碗部,同时将双手慢慢打开。

7.异常步态的矫正

如患儿有交叉步态。可用外展步行板进行矫正足外翻。尖足可穿戴AFO踝足矫形鞋。减重步态训练不仅仅是减重,更多的是加强患儿对正确迈步动作的认识,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反应,从而建立一种正确的步态模式。

许多脑瘫患儿由于肌肉痉挛,出现各种各样的步态,这些异常步态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不利于患儿行走的顺利。例如,小腿三头肌张力高带来了尖足,尖足站立,患儿要想走的稳,需扩大基地面,降低重心,出现了髋膝屈曲模式,再加上扁平足带来了外翻,使患儿重心落在了足的内侧大脚趾上,这时候,两膝关节靠的很近,出现交叉步态,长期步行,患儿走路步行时稳定性会下降,姿势会加重,最终会影响步行。

所以要对患儿异常姿势进行矫正,使患儿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行走,最终获得整体运动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是廉民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