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一般分为肺鳞癌和肺腺癌,在肺腺癌中约有1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有脑转移,这也是最令患者和医生担忧的事情之一。对于出现脑(颅内)转移的患者,可用治疗方式较少,仅部分单发转移病灶的患者可以用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放疗(全脑放疗)或化疗,患者比较痛苦。随着靶向药物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能否用靶向药物呢?可以区别使用。大家都知道我国肺腺癌患者中有常见基因突变的比例非常高,EGFR、ALK和ROS1突变合计比例可以达到六成。而对于这几种突变引发的肺癌脑转移,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确实有效。但如同所有医疗问题一样,并不是绝对的,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几种对脑转移比较有效的靶向药物。在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中,如果是由第19或21外显子造成的并出现脑转移,可以使用先使用一代靶向药物易瑞沙或者特罗凯;耐药后可以继续使用奥希替尼(泰瑞沙)。易瑞沙与特罗凯的效果近似;泰瑞沙药物入脑效果更好一些;如果是第20外显子突变导致的,可以使用阿法替尼,不过研究显示阿法替尼对脑转移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ALK突变的患者中,使用的药物包括克唑替尼(赛可瑞)、色瑞替尼、阿来替尼(安圣莎)和劳拉替尼。这四种药物作为ALK靶点的三代药物,效果非常好。对于脑转移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也非常高。其中色瑞替尼对于脑转移患者的控制率达到58%;阿来替尼组的脑转移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可以达到94%(试验对比克唑替尼组只有22%);劳拉替尼在试验中对脑转移患者的有效率为75%,而且对于一代(赛可瑞)靶向治疗耐药后的脑转移患者继续使用,有效率仍可达68%。在ROS1或MET突变引发的患者群中,在靶向药物使用上也可以考虑使用克唑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考虑。如果是由常见的基因突变引发的,可先使用靶向药物,但从统计中可以看出,靶向治疗并不能对所有患者起效,只有部分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对于其它病因引发的脑转移或靶向治疗耐药后的患者,还需要考虑传统的放疗或放化疗结合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