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学中药第三册
75.白前的故事
发表者:张健 人已读
主编 张 健
告诉您每一味中药的来历:
讲故事学中药第三册
75.白前的故事
有一年,华佗在河南行医。
一天,他走到一个名叫白家庄的村子,碰上了瓢泼大雨,华佗没法赶路,就住在村里一家姓白的老板开的客栈里了。这天晚上华佗刚睡到半夜,就被一阵孩子的哭声惊醒,仔细听听,那孩子还咳嗽呢。华佗猛地爬起来,叫醒客栈老板,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在哭啊?”
“是住在小店后边那一家的孩子。”店老板说。
华佗说:“哎呀,这孩子病得厉害,恐怕难活到明天中午啦!”
店老板很不高兴:“你这客人怎么咒人家孩子死啊?”
华佗说:“我是医生,听出这咳嗽的声音不对了。”
店老板一听他是医生,这才掉过鼓敲另一面,慌忙打躬作揖,笑着说:“那就请你快给治治吧。那孩子闹腾好几天了,怪可怜的。”
“你领我看看去。”
店老板领着华佗转到店后边,敲开一家的门,说:“这位是医生,给你们孩子治病来啦。”
那家人急忙请华佗进屋。华佗看了看孩子的脸色,听听咳嗽的声音,又坐下切过脉,然后说:“要救这孩子的命,需要一种药草。如果马上找到,及时吃下,这孩子就能转危为安。”
孩子的父亲为难地说:“得吃什么药,上哪儿去找呀?”
华佗说:“你点个灯笼照亮儿,我去找找。”
“哎呀,怎么好麻烦您呢?外边又下着大雨!”
“别多说啦,救人要紧,快走吧!”
雨越下越大,满地泥水,路又滑又难走。
孩子的父亲打着灯笼在前,华佗在村子的前前后后到处寻找;可是,东找西找,哪儿也没有他想找的药草。直到最后,才在客栈门前一条小河沟的土坡上找到了。华佗把它挖回来,切下根,用水洗干净,让人煎药给孩子喝;又把那药草的叶子留下来,说:“你们拿这个做样子,天亮后再挖一些来,让孩子多吃几剂,病就除根了。这是止咳、祛痰的良药啊!”
“好啊,您放心吧。您忙了大半夜,快请先回去睡会儿。”
人们都催促好心的华佗去歇息,就没有问这种药草的名字。第二天,病孩子的父亲备了礼物,来到客栈酬谢医生。不料,老板告诉他说:“那医生天没亮就走了。”
“哎呀,我还没好好地谢过他呢!也没问人家的姓名。”
“你知道他是谁?”
“谁?”
“华佗。”
“哎呀,怪不得医道那么高、心眼那么好,敢情是活神仙啊。”
病孩子的父亲按照华佗留下的叶子,又挖了些药草回来煎给孩子喝,不久,孩子的病全好了。白家庄的人,从此都认得那味止咳的药草了;不过,就是不知道它的名字。后来,大家一想:这种药草第一次是在白老板门前挖到的,就给它起了个名,叫“白前”。
【药名】白前
【别名】马虎、石蓝、嗽药、大鹤瓢、柳叶白前、水杨柳、水柳、芫花叶白前、溪瓢羹、消结草、乌梗仔、蜜白前、炒白前、鹅管白前。
【药性】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应用】
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本品性微温而不燥烈,长于祛痰,降肺气以平咳喘。无论属寒属热,外感内伤,新嗽久咳均可用之,尤以痰湿或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为宜。治外感风寒咳嗽,咯痰不爽者,配荆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咳喘浮肿,喉中痰鸣,不能平卧,则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饮平喘,如白前汤(《深师方》);若与清泻肺热之桑白皮、葶苈子等同用,可治内伤肺热咳喘,如白前丸(《圣济总录》);若与益气润肺之黄芪、沙参等配伍,可治疗久咳肺气阴两虚者。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
注:大医精诚,防病于未然,为了普及眼科方面的医学知识,传递科学理念,眼科张健教授定期免费给大家发一些科普类的文章,以方便大家阅读,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分享与转载,让更多的人受益和欣赏!如果不愿意接受我的文章,请您用微信搜索好大夫公众号,点击取消关注即可,感恩您的支持,祝您健康快乐!
本文是张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4-15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