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后必读
发表者:徐浩 人已读
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指出: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有效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高血压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其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无论什么阶段的高血压,做好生活方式改善都有助于血压的控制。若是新发现的轻度血压升高,经医生鉴别分级及危险分层,属1级低中危高血压病患者,经过严格的生活方式改善,或许能将血压控制回正常水平呢!高血压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如此有效,快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盐摄入
目标:每人钠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d。
措施:
1. 限制钠盐摄入:
(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2)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3)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作用。
2. 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
(1)增加富钾食物的摄入量,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
(2)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二、合理膳食
目标:营养均衡。
措施:
1. 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使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
2. 建议DASH饮食:DASH是“饮食途径阻止高血压(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的简称,提倡多摄入水果、蔬菜、全麦制品、低脂肪乳制品,同时建议人们减少脂肪、甜食、红肉以及含糖饮料的摄取,旨在通过此膳食方法来预防和降低高血压。
三、增加运动
目标:每周4~7天,每天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为主。
措施:
1. 除日常生活的活动外,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中医传统健身方式八段锦、太极拳等也是很好的选择。
2. 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抗阻、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为补充;
3. 运动强度需因人而异,常用运动时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的运动;
4. 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四、控制体重
目标:BMI:18.5~23.9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措施:
1. 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
2. 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3. 行为疗法,如建立节食意识、制定用餐计划、记录摄入食物种类和重量、计算热量等;
4. 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五、戒烟
目标: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措施:
1. 知晓吸烟危害与戒烟的益处;
2. 为有意戒烟者提供戒烟帮助。一般推荐采用突然戒烟法,在戒烟日完全戒烟;
3. 戒烟咨询与戒烟药物结合;
4. 公共场所禁烟;避免被动吸烟。
六、限制饮酒
目标:每天白酒<50mL或葡萄酒<100mL或啤酒<300mL
措施:
1. 知晓过量饮酒的危害;饮少量红酒并不能减少心血管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饮酒。
2. 若非要饮酒,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3.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25g/天,女性<15g/天;
4. 每周酒精摄入量:男性<140g/周,女性<80g/周。
七、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目标:心理平衡。
措施:
1. 进行压力管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
2. 必要时联用药物治疗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
3. 若焦虑、抑郁严重,建议到专科就诊。
撰稿:张杰 徐浩
美编:赖润民
欢迎关注“徐浩大夫”微信公众号及今日头条,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本文是徐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