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肺癌专家如何看肺癌?我们终有一天能完全克服癌症

发表者:李昕 人已读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的肺癌患者超过73万人, 5年生存率仅为16.1%。不仅如此,不少肺癌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错误认识更加令人堪忧。实际上近两年来,靶向、免疫疗法的问世让肺癌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让“不治之症”转变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一 陆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人类希望把癌症治好,希望把癌症干掉,达到长生不老。但是癌症也是你身上的一部分,它也要长生不老,这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哲学基础。有一句叫做If you want to beat cancer, you must think like cancer.(如果你想打败癌症,你必须像癌症一样思考。)

肿瘤和细菌不一样,细菌我们称之为foreign body(外来物),就是说细菌是由外界传染的,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所以你就可以把它干掉,用抗菌素把细菌杀灭。

但是,肿瘤是你自己身上长出来的,是你的细胞产生的变异,它99.9%的成分跟你一样,只有那个0.1%的成分不一样,你要把它干掉的时候,也是在和自己对抗,它要活命、要不断地进化,所以我们在跟癌症斗争过程当中,我们只是阶段性胜利。

癌症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是不可能把它彻底消灭的,但是能通过越来越低毒性的药物,实现长期控制。所以我们现在肿瘤的治疗应该用低毒的药,可以长期地用,一个药没效,再换一个药。所以我们的逻辑是这样,一个药如果管一年,十个药就管十年,使肿瘤、肺癌成为慢性病,这是有可能的。

如果癌像糖尿病一样可以大家可以带瘤生存,这个癌是存在的,它不要你命或者三十年以后要你命你就不怕了,我们通过不断有药使它从最初八个月到十个月,现在到四点几年,如果我们再达到八点几年的话,也许你就不那么紧张了。

二 吴一龙: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广东省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吴一龙任理事长。

肺癌真的能治好吗?吴一龙教授说:“希望正在前方。”

肿瘤免疫治疗正在颠覆对晚期肺癌治疗的认识,晚期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5%, “连升三级”,达到15%, 这是里程碑式的变化。

吴一龙教授指出,肿瘤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还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现,我们将看到肿瘤免疫治疗在手术前,手术后等更早期肺癌治疗阶段的应用,这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在未来长期带瘤生存肺癌患者将非常常见。

当然,治好肺癌“不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吴一龙教授强调,早期发现、分期对待、合理用药、正常生活,是抗击肺癌的总体四大策略,不可懈怠。

三 廖美琳:上海市胸科医院首席专家、我国肺部肿瘤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之一廖美琳研究肺癌已有四十多年了,她是我国肺癌治疗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上世纪70年代,治疗肿瘤的方法很有限,廖美琳有时只能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励患者。“那时候我的心情常常很低落,因为有的病人在我这里看了没多久,就再也不出现了。”

如今,83岁的廖美琳依然坚持为病人看病,她说:“现在我们治疗肺癌再也不是一筹莫展了,多了许多有用的武器。醉着治疗手段的进步,肺癌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帮患者解决支付的问题,伴随新药的研发和政策的支持,肺癌的治疗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带癌生存超过五年、十年的病人会越来越多。”

不要乱、不要怕、不要太把自己当病人。这是廖美琳教授给觅友们的忠告。

“家里一旦有人得了肺癌,家属往往比患者本人还紧张,到处打听关于治疗的信息,而现在网络上的信息又是五花八门,误区很多”。廖美琳坦言,四处打听到的杂乱信息往往会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即使到了晚期也不要绝望,过去大家都认为肺癌患者大多存活时间不长,但现在抗癌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患者并不鲜见。

“我建议大家,就像看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看待肿瘤。从战术上要重视,心理上要藐视,千万不要害怕,害怕就是对肿瘤投降。”廖美琳认为,对医生来说,也要学会让病人宽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