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2019年中青年高血压专家共识告诉了我们什么?

发表者:吴力 人已读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们对老年高血压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刻,相关指南也都是针对老年高血压的,而对青中年高血压重视不够,青中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诊断,药物选择,监测,降压达标的目标值如何?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现有的高血压试验入选的患者都是心血管高危人群,随访时间很少超过5年,而常常以死亡、心肌梗塞、卒中等作为观察指标,然而,青中年高血压进展需要更长时间,治疗时间更长,对于心血管低危的患者,预期寿命更长,高血压的病程是否与心脑血管意外有关?青中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有何特征?临床表现和诊断、监测与老年高血压有何不同?药物选择有没有独特之处?靶目标是否更低一些?对于这些问题专家共识都给予了初步解答,先分析如下。

要点一:流行病学

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2009-2010年)显示:18-44岁年龄段知晓率(20.8%5~38.0%),治疗率(12.0%~27.3%),控制率(4.3%~9.1%)。

45-59岁年龄段知晓率(37.9%~51.3%),治疗率29.8%~43.2%),控制率(8.0%~9.9%)。

≥60岁年龄段知晓率(52.1%~62.0%),治疗率(44.2%~54.5%),控制率(11.7%~14.8%)。

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 年纪越轻,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越低,年纪大者要好于年轻者。说明年轻人不太重视自己的身体,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如何,就是服药以后,也不去定期监测血压,对血压控制情况不了解。

中国的队列研究发现:35-59岁的中青年,如果血压在130~139/80~89mmHg,65%的人群在随后的15年内血压会达到或超过140/90mmHg,心血管风险增加3.01倍。

要点二:病理生理特征

1.动脉弹性常无明显异常,但是外周阻力常明显增加;

2.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率加快;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上述病理生理特征,为针对性应用降压药物指明了方向,重新认识到调整高血压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异常,使之平衡,可以纠正甚至逆转青中年高血压,而不仅仅凭借循证医学证据。

要点三:临床表现、诊断与监测

(一)青中年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1.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毫无症状;

2.多数为轻度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

3.常见舒张压升高,心率偏快;

4.家庭血压监测比例低;

5.超重、肥胖、代谢异常比例高。

6.85%~95%的青中年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只有5%~15%的为继发性高血压。

(二)青中年高血压的诊断

诊断标准还是沿用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40/90mmHg,可能系青中年高血压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少,目前的研究结论还不足以形成共识。诊室血压仍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但是,青中年高血压中“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比较常见,单靠诊室测量血压,并不能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

所以,共识建议:对于新诊断的诊室高血压,建议使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或家庭血压监测(HBPM)以明确诊断。

提倡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血压监测,普及相关知识,使大家认识到血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是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分型,自己血压的变化特点,还是用药的治疗效果,达到目标血压的时间总和及消除惰性都有极大的益处。

要点四:青中年高血压心血管风险评估

基于China-PAR项目评估心血管风险模型,用于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的评估,调查发现,短期内(5-10年)总体心血管风险不高,但是长期(大于10年的观察),或终身的心血管风险并不低。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5岁的高血压人群终身心血管风险为42%~69%,而血压正常或维持治疗正常的人群心血管风险则只有22%~41%,明显低于高血压人群。

要点五: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值

建议: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治疗目标:小于140/90mmHg;

如果能耐受,则可以降为:小于130/80mmHg;

假如合并有糖尿病或心力衰竭,推荐治疗目标:小于130/80mmHg。

同时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充分利用相关指南的个体化血压管理方法。

上述目标值与其它高血压指南相同,可能基于以往循证医学证据,尚缺乏中青年高血压人群多中心、随机双盲、长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研究数据,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更低一些是否更好。

要点六:非药物治疗_生活方式的干预

再次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手段。

具体措施包括(1)限制盐的摄入:每天少于6克;(2)控制体重:体重指数<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3)有氧运动: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天大于30分钟,每周5~7次;(4)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5)限酒:推荐男性<25克/天,女性<15克/天;(6)减轻精神压力。

要点七:药物治疗的特点

(一)根据青中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征,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素_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表现为舒张压偏高、心率偏快,推荐β受体阻滞剂和RAS抑制剂作为首选药物,这与其它高血压指南有很大不同,特别是英国高血压指南把β受体阻滞剂排除在一线药物的情形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体现了中国循证医学研究的进步,有了自己的声音。

(二)特别指明: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心率升高、舒张压升高、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

(三)青中年高血压合并代谢紊乱或慢性肾脏疾病,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降压的同时改善代谢,降低蛋白尿,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心血管风险。

(四)联合用药:虽然中青年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少,但是对于高风险患者仍然建议起始联合用药,例如:

①高血压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②2级或3级高血压;

③单药治疗无效或不能控制的高血压。

推荐的组合有:①ACEI+二氢吡啶钙拮抗剂(CCB);ARB+CCB;②ACEI+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ARB+噻嗪类/噻嗪样利尿剂;③β受体阻滞剂+CCB:适用于舒张压升高、心率过快的患者;④ACEI+β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

青中年高血压是高血压人群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是日益庞大的高血压队伍的源头,只有减少这只队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而中青年高血压完全可以逆转,特别是交感神经兴奋、RAS激活的高血压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ARB或ACEI,就有可能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稳定,终身获益。


本文是吴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