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坐门诊时,有宝妈抱着一个月左右的皮肤黄染的宝宝来就诊,测一下黄疸,发现黄疸值是10,或是12,或是更高的16或17,甚至有些黄疸值达到20。对于这些黄疸宝宝,我们要怎么处理,要不要治疗或者是住院治疗,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二。 首先,我们还是要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根据最新版本的儿科学教科书解释,母乳性黄疸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生后1~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其诊断是排除性的。也就是通俗点讲,母乳性黄疸的皮肤颜色是金黄色的黄,而不是暗黄色的黄疸,诊断母乳性黄疸之前必须排除一些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得母乳性黄疸,有些人又不会得母乳性黄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据一些专家研究表明,有些母亲的母乳中的阝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宝宝喝了这种母乳后,阝葡萄糖酸酐酶进入宝宝肠道,使本来通过肠道排泄的胆红素与肠葡萄糖醛酸分离而不能被排泄,经过肠道再吸收进入血,使血里的胆红素值不容易下降。 知道了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呢?是需要停母乳喂养吗? 答案当然不是这么一刀切的。 首先,我们还是要监测一下黄疸值,如果黄疸值在15以下的,那么,我们可以不用停母乳,继续母乳喂养,可以口服点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以减少肠肝循环使黄疸下降。如果黄疸值在15以上,但20以下的,建议停喂母乳24~48小时,同时可以给宝宝在家晒晒太阳以利黄疸消退。晒太阳时注意用黑布遮住眼睛保护一下宝宝的眼睛,而且注意冬天晒太阳时不要因为暴露过多使宝宝受凉了,注意室温。如果测出来黄疸值在20以上的,那就听医生的话,住院治疗吧。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母乳性黄疸的认识及处理,希望对一些宝宝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