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天气干燥、气温较低导致流感高发。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三种。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特性很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对其很难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像麻疹出过一次就不会再患。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毒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临床常可以引起严重的大爆发流行。如1918年,流感病毒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横扫全世界,致使1000多万人死亡;又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也曾爆发流感。☆ 流感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主要借助呼吸道感染他人。流感患儿在说话、咳嗽、打喷嚏的时候会把病毒释放到空气中,周围的人不经意间吸入含有病毒的细小飞沫,就可能被感染。另外,接触也是传播途径之一。比如流感患儿摸摸鼻子再去摸门把手或是玩具,健康的孩子接触到这些东西,又摸自己的鼻子、眼睛,也有被感染的可能,尤其在幼儿园、学校等聚居场所,您的孩子不经意间就有可能染上流感。生活中的流感预防误区 喝水预防预防流感与多喝水没关系!预防流感的关键环节是不接触传染源,预防流感与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也没直接关系,夸大了喝水对流感的防治作用。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文献证明,在人体缺乏维生素C的前提下,适度补充可以预防流感;但对于健康人来说,补充维生素C并不能预防流感。现代大量的科学研究都证实大剂量的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病率。对绝大多数维生素C并不缺乏的健康人来说,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此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是不可取的。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长期泡在高浓度的维生素C里,会适应这种环境。一旦突然停药,体内维生素C的浓度就会降低,反而导致人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如果人长期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还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熏醋消毒法熏醋的做法也在民间常见。醋酸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且效果不是很好,并不主张使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就很低,根本达不到消毒的效果。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对于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等群体,用熏醋防病实在是得不偿失。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浓度的有效方法是开窗通风,使空气充分流通。对付流感的“灵丹妙药”很多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都期望通过药物治疗当天就退烧,或者带着孩子疲于奔命,一天内两次、三次往医院跑。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反复跑医院既影响孩子的休息,又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反而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流感病毒的“灵丹妙药”,流感康复要靠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您的孩子患上流感,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营养,发热持续3至5天是正常的,如果体温不高,强行退热反而不好。护理患儿时需注意 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 患儿居室阳光充足,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让患儿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 多吃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