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兵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面肌痉挛怎么回事?如何治疗?

--陈阿姨终于可以“刷脸”了

发表者:倪兵 人已读

陈阿姨今年63岁,她的左脸不受控制抽动了已经将近17年,当初很轻,只是左边下眼皮有时候有点颤动,她觉得是累的,也没有别的不舒服。但最近几年开始,抽动越来越重,左侧眼睛有时完全无法睁开,嘴角也歪向左边,左边脖子还有一根筋跟着跳。越是紧张越是严重,越是严肃的场合越严重。有好几次了,客户以为她不严肃,挤眉弄眼嘲笑他们,找公司主管投诉过她。本来是在公司外联部门、活跃爱动的她也只好换了个文案工作,算是不用跟客户直接打交道了。出于对自己和路人负责,车也是早就不敢开了,因为开车一紧张,左侧眼睛基本睁不开,后视镜看不清。但有的时候就算很放松状态,左侧面部也是抽搐不停,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还能听到左侧耳朵与面部抽搐同步的“嘣、嘣”声。


退休8年了,因为不敢开车,之前爱好自驾游的陈阿姨也少了很多乐趣。好在现在高铁越来越方便,加上退休后时间较宽裕,这两年陈阿姨在国内倒是玩了不少地方。但今年开始,这个面部抽搐却让陈阿姨坐高铁、住酒店都遇上了麻烦,这是怎么回事呢?

刷脸进站.jpg

原来,从2018年开始,铁路系统逐步对高铁站进站系统进行了升级,可不需要纸质车票,直接通过刷脸加身份证进站,可大大提高进站速度和便捷性,又高效又经济环保。可对陈阿姨来说,这刷脸进站可费了劲了,本来就紧张,一对着摄像头左边面部抽搐就加重,安装精准的面孔识别功能的电脑也识别不出来了,别人用3秒钟就进站,她站那儿试几分钟就通不过,没办法,好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她只能老老实实去取了车票去人工核对通道。自从人脸识别进站后,每次陈阿姨都要比别人早半个小时出发,让同行的家人朋友也增加不少麻烦。

麻烦事还在后头,现在酒店入住也需要刷脸入住,爱好旅游的陈阿姨这两年在住店时没少跟酒店前台解释,说这身份证上照片就是我,刷脸识别不了不是因为我故意的,面部抽搐实在不受我控制啊。这脸不疼不痒,就是不受控制的抽搐,也麻烦不小。

刷脸住酒店.jpg

那么,这个困扰陈阿姨多年的一侧面部抽搐,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是面瘫?还是别的疾病?

陈阿姨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面肌痉挛。脸上的肌肉群统称为面肌,在脸上对称分布,面肌的运动主要受到面神经的支配。如果面神经受到刺激,面肌会跟着不自主的抽搐,这就是面肌痉挛。实际上,脑内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它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原因,有些人的血管发生了硬化,或者异常生长,就会变形、扭曲,去到不该去的地方,很容易侵略到面神经的“领地”,这样的血管称作“肇事血管”,医学上称之为责任血管,或者压迫血管肇事血管触碰到面神经时会引起“神经短路”,这种血管与面神经的“激情碰撞”,就让面部肌肉“群魔乱舞”起来了。

<!--HAODF:8:mianjijingluan--><!--HAODF:8:mianjijingluan-->面肌痉挛<!--HAODF:/8:mianjijingluan--><!--HAODF:/8:mianjijingluan--> 病因.png

面神经就像一根电线,外面有一层绝缘皮,里面是导线。外层的绝缘皮,医学上叫髓鞘,里面的导线,医学上叫神经纤维。由于临近的脑部血管压迫面神经的根部,造成了面神经绝缘皮破损,局部短路,面神经异常放电造成了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

微血管减压1.jpg

面肌痉挛唯一根治的方法称作“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微创的方法将颅内血管和面神经接触的部分拨开,用特殊材料隔离血管和神经就好了。是在耳后做一个4cm的小切口,通过一个很小的颅骨小孔就能做到。其实陈阿姨好几年前就知道面肌痉挛有这个手术的办法可以根治,但从小就害怕打针的陈阿姨没有下定决心。汤药、维生素、针灸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基本上没有彻底好过。打了三次肉毒素,每次打完之后左面部表情特别僵硬,不到半年就又复发了。“去年儿子结婚,我都没下决心手术,还是去打了一次肉毒素,结果婚礼上表情特死板,亲家当时还以为我有点不高兴呢”,陈阿姨说。

垫开.png

面肌痉挛,困扰了我好多年,但直到今年,想着我马上就要退休了,身体其他方面还好,要趁着这几年多出去看看,都走走,不能因为这个病,让出门成了一件麻烦事,所以这次下定决心做了手术”,陈阿姨说。

手术一结束,陈阿姨的脸就回到自己掌控之中了。“现在我终于能自如地笑了”,她说,“也不怕刷脸进不了站,住不了酒店了”。久违的美丽笑容回到了她脸上。

本文是倪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