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个体,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会伴有焦虑症状,有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有的伴有混合特征,有的伴自杀自伤风险,有的伴冲动攻击行为,有的则是快速循环发作;患者可能有影响治疗的躯体状况,诸如有躯体疾病、药物治疗禁忌症、无抽治疗禁忌症等;患者可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诊断、既往用药情况、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心理应激因素等,上述状况均对治疗有一定影响。因此,双相障碍的治疗有以下原则。一是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首诊时应提供详尽的病史,患者能够配合检查,并定期复诊以进行实验室检查及精神科量表的评定。检测治疗的反应,关注治疗依从性,耐受性,药物的安全性,评估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经济负担的承受能力等。二是综合治疗的原则。综合治疗及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危机干预等措施,在疾病不同阶段,进行组合、搭配,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的依从性,预防复燃复发,减少自伤自杀及攻击行为,从而改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三是长程治疗的原则。双相障碍的发作特点是终生以循环的方式反复发作,为了控制病情,为了预防复发。长程治疗一般分为三个治疗期。急性治疗阶段。主要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一般需要治疗6至8周,但难治性病例除外。此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应系统,临床上要达到完全缓解。巩固治疗阶段。主要目的是防止症状复发复燃,促进社会功能的逐渐恢复。如果是抑郁发作则治疗在4至6个月为宜。如是躁狂发作或是混合发作则2至3个月为宜。此阶段是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治疗阶段。主要目的是预防复发,维持其本人的良好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时间尚无定论。一般以2年以上为宜,具体还得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长程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定期门诊复诊,密切监测药物不良放映及血药浓度,关注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以便对疾病进行监控。四是全面治疗的原则。全面治疗不仅仅只针对抑郁发作或是躁狂发作,此时需要考虑以全面提高情绪稳定性作为治疗要点,即需要应用心境稳定剂的药物。五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原则。导致治疗依从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有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不到位,家属对疾病不够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病耻感,家庭经济困难,就医不方便等。因此,及时消除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合理用药(包括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心理健康促进教育、药物治疗的同时跟进心理治疗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六是患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由于双相障碍是一种反复循环发作的一种病程,需要长程治疗,患者以及家属的共同认同及配合显得至关重要。医生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告知治疗方案,讲解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的效果,疾病复发的早期迹象,疾病可能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如何自我管理疾病,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长程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过程应该要贯穿整个的治疗过程之中。强调患方参与治疗,可使治疗治疗变被动为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益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增强预防复发的效果,这种患方参与的互动模式也有利于增进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的进一步康复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