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江晓兵 人已读
“骨质增生”一般认为由于中年以后体质虚弱及退行性变(老化);长期站立或行走及长时间坚持某种姿势,由于肌肉的牵拉或撕扯、骨膜周围出血、血肿机化,从而在骨膜下形成骨质增生,可能表现为刺状或唇样的骨质增生,这就是“骨质增生”形成的机制。
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骨骼上常见的现象,常发生于承重类关节周围,例如颈腰椎、髋膝关节等部位,但现在骨质增生也有了年轻化的趋势。骨质增生是因为慢性或急性损伤使肌肉韧带牵拉骨膜导致骨骼局部损伤,刺激成骨从而形成骨质增生。骨质增生的主因是筋骨不协调,骨骼关节受力不均引起的。简单来说,骨关节承受不均衡的压力及牵拉力,就会出现骨质增生。
图来自于解剖列车
根据骨质增生的发生机制可知,增生的骨质是机体为了平衡自身关节不稳的一种自我纠正。就好比运动时体温上升,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温度,就会出汗一样。例如腰椎滑脱的病人,他们的腰椎关节会随着活动出现超出生理幅度的滑移,从而导致腰椎管的狭窄,局部神经受压,最终表现为腰痛、下肢麻痛。而此时因为腰椎关节的受力不均匀,滑脱的椎体上就会有骨质增生,从而增加滑脱椎体的稳定性。有很多腰椎滑脱患者通过骨质增生可以重建稳定。
虽然骨质增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增生的骨质有时候会好心办坏事。当增生的骨质侵犯到神经,这时候关节稳定性虽然增加了,但是神经压迫的问题就出来了。假如增生的骨质突入椎管,导致椎管狭窄,压迫神经,那么这时候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此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采用微创手术磨除增生骨质解除神经压迫。
本文是江晓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