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杨振菲 人已读
近视科普系列之一
我们为什么要防控近视及近视防控方法
国家康复医院眼科 杨振菲
一 什么是近视
从事工作这么多年来,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关于近视的话题:我家孩子近视了吗?需要配眼镜吗?首先,我来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近视吧,近视的本质是“眼球这个相机的镜头无法对焦在底片上,对焦在了底片的前方”。
眼球的屈光状态由角膜曲率(角膜的弯曲程度),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变焦镜头),眼轴长度决定的。上述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就发生了近视。
近视的分类
1. 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的前后径过长(一般眼球的前后径的正常值在23.5mm-24mm,眼轴大于正常值可以导致近视发生)。
曲率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过大引起(角膜的曲率正常值为43.5D,晶状体的曲率在19D左右,如果二者的曲率过大可能也会导致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按近视的程度分类
-3.00D以内者,称之为低度近视眼。
-3.00~-6.00D者,称之为中度近视眼。
-6.00D以上者,称之为高度近视眼。
二 什么原因导致了近视
1.基因不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近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1969年对阿拉斯加北部的因纽特人研究发现,在与世隔绝的社区长大的成年人中,131人中只有2人近视,但他们的子女和孙辈中有一半以上近视。60年前,中国大概10-20%的人口近视 ,而今天超过80%的青少年近视。全世界的近视患病率都在快速升高,亚洲尤其明显。目前美国和欧洲的近视患病率也是比50年前翻了一倍。基因变化的发生是非常慢的,无法解释这种快速变化,更无法解释世界各地的近视患病率飙升。很显然,基因不可能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才是导致近视率飙升的主要原因。
2、近距阅读多和户外活动少是引起近视的环境因素
那具体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的近视呢?近距离阅读太多是最可能的原因之一。最早在400多年前,当时德国天文学家兼光学科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就认为自己近视是因为做研究、阅读过多造成的。现代研究发现阅读和近视有强相关性,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在以色列,就读于一所需要大量学习宗教文本的学校的十几岁男孩的近视患病率要比读书时间较少的学生高得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全球的儿童都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学习,或沉迷于电脑和智能手机屏幕,随之而来的是近些年来近视率也在快速上升(目前中国青少年80%的近视率,60年前 10-20%的近视率)。
户外活动少也是近视率增加的环境因素之一,2008另外一项对澳大利亚悉尼和新加坡儿童的调查发现,在悉尼3%的华人近视,而在新加坡29%的华人近视。为什么同样是华人,他们的遗传背景、基因相同,为什么悉尼的华人近视患病率比新加坡的华人近视患病率低很多?原来在悉尼,儿童每周平均有13.75小时在户外,而在新加坡,每周只有3.05小时在户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每周19小时的户外暴露能抵消高强度的视近活动的不良影响; 即使父母双方都近视,每周10 小时户外暴露仍有保护作用,能预防近视发生。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孩子的2.3倍。
三 近视有什么危害?我们为什么要防控近视?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亚洲近视的患病率高达80%,亚洲儿童每年近视的进展约1.00D,如果不做近视防控,在成年时(16-18岁)很容易进展成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D)。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病变,青光眼的几率会高于非高度近视人群,而上述疾病很多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疾病。
最近的一个调查研究中,小于4.74屈光度(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0.015%,大于5 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0.07%,大于6 D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快速提高到3.2%。就是说如果你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那就有3.2%的可能性会发生视网膜脱离,而且度数越高风险越大。近年来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单纯近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做近视的防控,防止青少年进展成高度近视。
四 近视不可治愈但可控制
1.近视不可治愈
很多人认为,现在不是可以做近视眼手术吗,那就可以治愈近视了吗?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屈光手术是对近视做“矫正”而不是“治愈”,矫正就如同戴眼镜一样不能改变近视眼的本质,不会减少近视眼风险。所以近视眼的屈光手术和戴眼镜一样也是一种矫正形式。比如做角膜屈光手术就是把角膜切削为隐形眼镜的形状,相当于随时戴着用自己的角膜做的隐形眼镜——近视还在那里!还可以把框架眼镜缩小,放到眼睛里去,那就相当于随时戴着眼镜,就是ICL植入手术。角膜塑形就是通过戴角膜塑形镜,把角膜变成隐形眼镜的形状,也相当于随时戴着用自己角膜做的隐形眼镜,所以视力提高了。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矫正,而不是治愈近视。近视一旦发生就永远都存在,无法被治愈。
因此即使做了屈光手术以后,眼球的屈光度变化了,但是眼底的改变始终存在,还是一个近视眼的眼底状态,还是会有相关的并发症出现,造成视力损害。这里提示做过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虽然不需要戴眼镜了,但是仍要定期检查,避免剧烈活动和外来的碰撞,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相关并发症。
2.近视可控制
年龄越小,“近视化”(包括远视减少、眼轴增长)的速度越快;而年龄越大,“近视化”的速度越慢。人眼“近视化”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慢,8岁前“近视化”速度最快(约1.25-1.5D/年);8-14岁“近视化”速度也很快(约0.75-1.0D/年);而14岁后眼球的屈光发育基本稳定(0.25-0.5D/年),近视化速度会减慢。所以,虽然可能“早晚都会近视”,但近视发生越晚,成年后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我们做近视预防和控制,就是为了尽量推迟近视初发的年龄,减慢近视进展的速度,目标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近视度数不高(500度以内)。
五 怎样进行防控近视
面对近视患病率逐渐增高的严峻形势,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直是近视研究的热点、重点。
1、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应积极预防近视发生。方法和措施可总结为“三板斧”。
1)足量的户外活动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而户外活动能获得很好的近视预防效果的原因在于户外的光照度非常大,是室内光照度的几百倍。光照度,而非光谱,是近视预防的核心要素。所以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足够的照度,而非使用什么样的照明工具(光谱不同)。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每天至少要有累计2小时的时间呆在户外才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但现在的孩子功课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可能很难保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时间,怎么办呢?最新的研究认为,间歇暴露在户外的近视预防效果是优于连续2小时户外暴露的。所以,孩子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如增加课外活动,在户外做作业,在户外上课,课件休息呆在户外,上学和放学步行,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
所以,户外活动是非常有效、完全免费的近视预防方法。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是否安排给儿童更多的户外活动机会。但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户外活动仅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有效,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则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户外活动是有近视预防作用,而无控制作用的。近视应防范于未然,在未发生近视前(如学龄前)多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吧。
2)减少近距离用眼和注意用眼卫生
近视其实是一种生物进化的表现。现代社会人们对近距离用眼的需求大幅增加,事实上很多孩子看近的时间比看远的时间还多,而过多的近距离工作会被身体认为“看近是主要的用眼状态”,眼球在发育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更适用于看近的近视眼了。所以减少近距离工作,尤其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是预防近视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张弛有度,避免连续近距离作业。一般说来,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
儿童预防控制近视的用眼卫生可不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而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
原则一:“一拳、一尺、一寸”:读书写字时,胸口距离桌子一拳;眼睛距离书本一尺(33cm);握笔手指距离笔尖一寸距离。
原则二:20-20-20法则:每近距离阅读(写字、读书、用手机、电脑等)20分钟,眺望20英尺(6m)以外20秒。
做好这两点就能对预防近视、控制近视有积极的影响。
3)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发现儿童“近视的苗头”。传统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出现视物喜近、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现象时就怀疑近视了。然而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常常近视已经发生,甚至是高度近视了。临床上首次验光发现近视在-6.00D(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屡见不鲜。而给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应该从3岁开始就到正规机构为孩子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
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就是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一记录,即定期记录角膜曲率、眼轴、睫状肌麻痹与小瞳验光结果、眼压、身高等指标,连续跟踪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当这些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
2、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又怎么办呢?在预防近视三板斧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近视控制的“三板斧”,以期能延缓近视发展,尤其是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眼。
1)验配合适的眼镜
不同儿童的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配眼镜也不能“一刀切”。需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内、外隐斜)、调节力、屈光状态(有无屈光参差,有无过高的散光)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给配镜处方的。配镜处方不但需要“准确”的验光(获得单眼的屈光状态参数),更需要视功能、双眼视检查(双眼的协调配合状态)等多种视光学检查结果的参考,所以需要到专业的机构检查获得合适的眼镜处方。此外,除了配镜处方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性镜片(如渐变镜、双光镜、周边离焦控制镜等),不同的戴镜方式等以达到最佳近视控制效果。
2)角膜塑形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明确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但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指针,并且价格相对较贵。有条件的家长应带孩子到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收检查和验配。同时要注意,角膜塑形镜有较强的医学属性,配戴的孩子一定要遵医嘱,并按期复诊。
3)低浓度阿托品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0.01%)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是最有前景的药物近视控制方法。阿托品抑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并非是早期认为的解除睫状肌调节的作用,而是直接拮抗视网膜、脉络膜或巩膜上的特殊受体而发挥作用的,所以托吡卡胺(美多丽)等散瞳药物(没有相应的受体拮抗剂)是没有近视控制作用的。近十几年,对不同浓度阿托品对近视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对来说,浓度越高的阿托品控制效果越好,但在停药后,使用较高浓度阿托品的儿童近视发展较快,即有明显的反弹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0.01%阿托品具有近视控制效果好以及停药后反弹作用小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药物浓度。
本文是杨振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