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季丽娜 人已读
孩子大于5岁仍在夜间睡眠时频繁发生无意识的尿床行为,医学上称之为遗尿症,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及时寻求医生的指导和帮助。因为遗尿不治疗,对孩子会产生很大的危害。除了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和精力,导致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成绩下降外,还增加了发生外阴炎和尿路感染的机会。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遗尿会对孩子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儿童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孩子心理、学习、社交、甚至人格的重大阴影。
目前认为遗尿症与神经、泌尿、内分泌、遗传、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遗尿的病因较复杂,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遗尿是由一些其他的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泌尿系统发育的畸形和功能障碍,譬如神经源性膀胱、输尿管囊肿、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还有一些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腺扁桃体肥大所致睡眠呼吸障碍、以及便秘等。但儿童遗尿中最为常见的还是原发性,它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夜间“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缺陷。正常人夜间ADH分泌增加使得夜间尿量相对白天明显减少,而遗尿患儿夜间ADH分泌减少,使得夜间产生尿液过多;(2)睡眠觉醒功能障碍。正常孩子膀胱满尿时会通过反射传至大脑促使起床排尿,但遗尿儿童即使膀胱满尿也很难从睡眠中被唤醒等;(3)膀胱功能障碍。如膀胱容量小,膀胱过度活动等。
目前对儿童原发性遗尿症的一线治疗包括药物(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的使用,可有效改善大部分遗尿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另外日常生活管理同样重要。家长应指导孩子养成以下生活习惯。
(1)饮食习惯:应避免辛辣刺激、含茶碱或咖啡因、各种添加剂的食物和饮料。晚餐宜早、清淡、少汤、少盐、少油,限高钙。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3小时不应再进食。
(2)饮水习惯:保证白天足够的饮水量,全天80%以上的饮水量应在5PM之前摄入。睡前2~3小时开始限制饮水和水果。
(3)排尿习惯:规律排尿,睡前排空膀胱,不带纸尿裤,夜间家长不把尿。
(4)排便习惯: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积极治疗和改善便秘。
(5)睡眠习惯:提高夜间学习效率,尽早睡眠,睡前安静,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推荐学龄前儿童20:30前入睡,小学生21:00前入睡,中学生21:30前入睡。
(6)记录排尿日记: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参与记录每天起床时间、吃饭、饮水、排便情况、夜间是否按时早睡、睡前是否控制饮水、夜间是否尿床等等。对孩子的进步家长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孩子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本文是季丽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