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
发表者:胡号应 人已读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催眠治疗在此类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中有很好的效果。
一、急性应激障碍
通常在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
张某,女,40岁,因丈夫车祸身亡后眠差、情绪崩溃1周来门诊治疗。1周前丈夫晚上骑单车外出,彻夜未归,一天后发现丈夫车祸后的尸体。患者遂出现彻夜不眠,情绪崩溃,稍有响动就认为是不是丈夫又回来了,经常说听到有敲门声,连续一周难以入睡,饮食很少。
经过言语诱导放松后,我引导其仔细回溯丈夫车祸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当问到患者怎么知道丈夫车祸的信息时,患者说:“是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电话”。
“是白天还是晚上?”我问。
“晚上。”
“你当时正在做什么?”我继续问到。
“我正在房间看书。”她回答。
“然后呢?”我继续发问。
患者这时还没有说话,但我突然感觉整个治疗室被浓浓的悲伤氛围所充满,就好像置身于粘稠的糖浆中一样。随后,就听到患者的嚎啕大哭,边哭边说电话通知的情况。我反复询问患者当时的感受,并予以处理。
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两个小时,患者边回溯边嚎啕大哭,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悲伤感受。当天整个心理治疗区域都受到了影响。其后,患者逐渐平复下来,结束了此次治疗。
该患者仅经过一次治疗,当天睡眠就好转,情绪能平静,异常感知觉消失。本来还给患者开具了少量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患者也没有服用。此后,患者饮食逐渐恢复,睡眠良好,继续请律师处理丈夫后事。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急性创伤性事件,通过催眠治疗的方法,将事件的影响从深层意识中清除出去,是治愈急性应激障碍的捷径。还有,催眠师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应到个案的情绪反应,即使个案没有说出来。
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曾治疗一例郑某,女,42岁,父亲去世后1周,开始失眠,难入睡,脑海中经常浮现父亲临死前的形象,不敢接触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连父亲经常坐的位置也回避,容易受惊吓。连续两月如此,服用多种精神科药物,无明显改善。
在催眠状态下:详细询问事件经过,才知道患者父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已到晚期,长期使用呼吸机维持,兄弟姐妹轮流在医院照顾父亲,在经济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很多,觉得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一起向医生提出放弃治疗的请求。父亲在放弃治疗后很快就去世了。患者一方面感到悲伤,另一方面也因放弃治疗 父亲而存在深深的愧疚。
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我一方面让患者回溯父亲临死前的场景,反复暴露压抑的悲伤、愧疚、不舍;另一方面,让患者回溯过往经历中父女之间的亲情,使患者知道,父亲是深深爱者她们的。最后,让患者观想自身放光,在光的环境下与父亲在一起,体会彼此的感受,并把自己想说的话向父亲表达出来。患者一直对父亲表达自己的愧疚、不舍和爱,也收获到父亲的谅解、宽容和爱。经过两次治疗后,患者各种症状彻底消失,停止药物治疗,精神抖擞地回到工作岗位。
居丧是适应障碍常见的诱因,一般是个案压抑的悲伤、愧疚、眷恋等情绪没有充分表达。碰到此类情况,在催眠状态下让个案充分表达,能很快清除深层意识中的压抑情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本文是胡号应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