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权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粘膜癌前状态

发表者:夏军权 人已读

最近由李兆生院士牵头,发布了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对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意义重大。本共识在前期关于早期胃癌筛查流程和防控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现状,从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定义、诊断和分期、治疗、监测和随访4个方面切入,提出针对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诊治要点和随访策略,以期对该类疾病的防控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早期阻断和干预胃癌发生。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第5位、病死率第3位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约41万例。

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属于癌前状态,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属于癌前病变,二者均有胃癌发生风险。

胃黏膜萎缩是指胃腔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胃小凹变浅。胃黏膜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其中病理性萎缩又包括非化生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两种类型。进展为胃腺癌最常见的胃黏膜状态是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统称为CAG。Correa等最早提出肠型胃癌(占胃癌80%以上)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肠化生→IN(胃癌前病变)→胃癌(Correa模式),并认为IN是胃癌前病变,既往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包括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

指南中特别指出胃黏膜保护剂、叶酸、中药制剂对包括CAG在内的胃癌前状态有一定治疗作用。

既往研究认为叶酸治疗胃癌前状态能使抑癌基因p53表达明显升高,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下降,即叶酸通过增强癌前病变上皮细胞的凋亡而预防胃癌发生。我国慢性胃炎共识中指出,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硒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对于部分体内低叶酸水平者,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CAG的组织学改变;胃黏膜保护剂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膜糜烂愈合,但对萎缩的改善作用尚有争议。CAG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将CAG分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六型,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合左金丸、黄芪建中汤、连朴饮、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治疗。中成药如胃复春、摩罗丹等主治萎缩性胃炎。

我们在长期临床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等胃粘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过程中,也确实证实中医药有确切的疗效,特别是中药汤剂,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一人一方,疗效更加肯定。

mmexport1602207121291.jpg

当然,尽管Correa模式已经得到公认,但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科学防治完全不要过于担心,特别是中医药在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治疗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是夏军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