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代喜平 人已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常见血液肿瘤疾病,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点。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输血、刺激造血、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地西他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维耐托克等)为主,这些治疗多借鉴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理念,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低下,疗效维持时间短,不能有效阻止疾病向更高危险度和急性白血病转化。因此现阶段MDS尚缺乏特异性和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和方法,越来越多的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那么MDS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中医为主治疗呢?
一、低增生性MDS适合中医药为主治疗。
所谓低增生性MDS(hypoplastic MDS)是指骨髓组织活检有核细胞增生程度<30%(<60岁)或<20%(>60岁)的MDS,此类MDS患者髂骨骨髓增生低下或重度低下,造血功能衰竭,原始细胞多小于5%,少部分患者合并骨髓纤维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病情可保持较长时间稳定,向高危MDS或急性白血病的转化率低下,临床容易和再障混淆,约占全部MDS的10%。这种类型的MDS临床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和纠正血细胞减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疾病较长时期稳定,给中医药补益气血阴阳、调理脏腑功能提供了充足的治疗时间,再结合现代医学造血刺激和免疫抑制等治疗,疗效更为突出,效果明显,是适合中医药为主治疗的一种特殊类型。
二、相对低危MDS,输血依赖和粒细胞缺乏不明显者。
相对低危MDS患者存在骨髓造血细胞发育障碍、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恶性克隆增殖不突出等临床特点,从中医辨病来讲,应属于“髓劳”或“虚劳血虚”范畴。《医宗金鉴》指出:“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医门法律》云:“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肝虚则阴血匮乏,脾虚则气血不足,肾虚则精血亏损。肝脾肾三脏交亏、气血阴阳不足、邪毒不盛是相对低危MDS的基本特征。若低危MDS患者输血依赖和粒细胞缺乏不明显,则可以采用单纯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式。通过补益肝脾肾,益气养血,兼以解毒化瘀治疗,或配合常规造血刺激和对症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造血功能,提升血细胞数量,纠正贫血、感染和出血,减少输血依赖、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血色病的发生。我们既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对低危组MDS患者35例,其中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毒瘀内蕴型13例(37.1%), 气血阴虚毒瘀内蕴型11例(31.4%),气血阳虚毒瘀内蕴型5例(14.3%),邪毒炽盛毒瘀内蕴型6例(17.1%)。至少治疗后6月评价疗效,治疗后白细胞、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具体见下表。按MDS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评价,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血液学进步15例,总有效率74.2%。对红细胞输注依赖改善率为60%,血小板输注依赖改善率37.5%。由此可见,相对低危MDS,若输血依赖和粒细胞缺乏不明显者,应用中医药为主治疗是非常适合的。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三、相对高危MDS,骨髓原始细胞长期稳定无明显升高者。
相对高危组MDS患者,尤其是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伴复杂染色体核型及不良基因突变患者,存在骨髓恶性克隆增殖突出和由此导致的正常骨髓造血衰竭的双重矛盾,患者生存气短,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机率大。然而在临床中有相当比例的相对高危组MDS患者,其骨髓原始细胞可保持长期稳定而无明显升高变化,疾病处于稳定状态而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缓慢。针对这种类型的相对高危MDS患者,若采用积极的化疗,或去甲基化治疗等措施,一方面完全缓解率低下,大约为只有20%左右,远远低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缓解率(约60%-70%);另一方面有相当比例患者会出现疾病不缓解,而带来较高的治疗相关并发症风险,如重症感染、骨髓抑制期长、严重出血等,以及一定的病死率;更为尴尬的情况是,一部分患者经过去甲基化或化疗后,不仅骨髓不缓解,其造血功能将长期处于衰竭状态,患者更加依赖输血和促造血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针对这部分高危MDS患者,我们在治疗方面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扶持正气、填精益髓,解毒抗癌的优势,增强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和机体免疫力,以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不求完全彻底杀灭肿瘤细胞,以免造成患者免疫力过低,骨髓过度抑制。但求人病和平共处,带病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四、 高龄(>80岁)MDS,或老年MDS合并严重共病或并发症。
高龄(>80岁)MDS,或老年MDS合并严重共病或并发症,由于体能状况不佳,骨髓储备和脏器储备功能衰减,有多种伴随疾病和合并症,对MDS的高强度治疗(去甲基化药物、化疗)多不能耐受,高强度治疗会引起高严重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风险,不宜强调延长生存期的治疗目标,重要的是应该综合患者因素,充分评估患者年龄、体质状态、脏器功能、既往健康状况和共病,以制定个体化的方案。中医应以补益精气血阴阳为主,配合西医刺激造血、免疫调节和输血治疗,积极改善造血,增强患者体质,减少感染,强化支持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因此高龄(>80岁)MDS,或老年MDS合并严重共病或并发症者也是中医为主治疗的适宜群体。
本文是代喜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