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图文文章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发表者:刘爱华 人已读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病情简介


患者,女,58岁
主诉:
头晕3个月,发现动脉瘤约20天。
现病史:
患者自3个月前间断头晕不适,无恶心,无呕吐,无肢体抽搐。约20天前滨州市人民医院查头部磁共振: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现为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情况,门诊以颅内动脉瘤收入院治疗。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
无特殊神经系统查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滨州市民医院(2021-1-6查头部磁共振: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
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毒筛查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磨玻璃微小结节。

2021-1-6:滨州市人民医院查头部磁共振: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037.jpg

局部放大图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047.jpg

术前诊断: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


术前用药: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 mg qd(5天)

氯吡咯雷片 75 mg qd(5天)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 mg qn (5天)

手术方案:

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动脉瘤支架辅助下栓塞术


手术指征:

动脉瘤大小、形态不规则,有破裂风险

手术风险:
·术中及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夹层形成或血管闭塞
·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穿支动脉闭塞
·术后动脉瘤残留


手术过程:

左侧颈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大小约4 mm*5 mm。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312.jpg

1、经右侧股动脉鞘,黑泥鳅导丝带领导引导管(Cerenovus 6F MPD)到达右侧颈内动脉岩段,退出黑泥鳅导丝,微导丝(Synchro 0.014 in*200 cm)带领支架微导管(Excelsion SL-10)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并将导管留置此处,退出微导丝。

微信图片_20210203104950.jpg

3、经支架微导管(Excelsion SL-10)输送支架(Neuroform Atlas 3 mm*15 mm)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上干远端,缓慢释放支架,并于释放经过分叉处后轻顶支架,使支架挡住瘤颈。

微信图片_20210203105128.jpg

4、经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 10 ev3)依次填入弹簧圈(Codman 3 mm*6 cm、Codman 2 mm*6 cm ev3 1.5 mm*3cm),并分别解脱之,动脉瘤填塞致密,大脑中动脉上干及下干通畅。

微信图片_20210203105201.jpg

手术记录:

手术经过:患者全麻下、多参数监护仪监测下行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全麻满意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置入6F动脉鞘。黑泥鳅导丝带领6F导引导管(Cerenovus 6F MPD)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瘤体4 mm*5 mm,瘤颈3 mm。黑泥鳅导丝带领导引导管(Cerenovus 6F MPD)到达左侧颈内动脉岩段,微导丝(Synchro 0.014 in*200 cm)带领支架微导管(Excelsion SL-10)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退出微导丝,微导丝带领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 10 ev3)到达动脉瘤腔内,深入瘤内约2/3,退出微导丝。经弹簧圈微导管填入弹簧圈(Codman 3D 5 mm*15 cm),弹簧圈成篮良好,保持弹簧圈暂时不解脱。经支架微导管(Excelsion SL-10)置入支架(Neuroform Atlas 3mm*15mm)到达左侧大脑中动脉M1分叉上干远端,缓慢释放支架,并于释放经过分叉处后轻顶支架,使支架挡住瘤颈,解脱第一个弹簧圈,经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 ev3)依次填入弹簧圈(Codman 3 mm*6 cm、Codman 2 mm*6 cm ev3 1.5 mm*3 cm),并分别解脱之,间断造影确保左侧颈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左侧颈内动脉造影确认:左侧颈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通畅,动脉瘤填塞致密,Raymond 1级。手术结束。右侧股动脉穿刺处用血管封堵器(Cordis ExoSeal 6F)封堵,并压迫器持续压迫。术后患者麻醉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呼唤应答,对答切题,言语清楚,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安返病房。予以支持治疗,继续抗血小板治疗。根据情况及时复查头颅CT等相关检查。监护治疗。

手术诊断: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处动脉瘤。


手术材料:
·黑泥鳅导丝
·6F动脉鞘
·6F导引导管(Cerenovus 6F MPD)
·微导丝(Synchro 0.014 in*200 cm)
·支架微导管(Excelsion SL-10)
·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 ev3)
·支架(Neuroform Atlas 3 mm*15 mm)
·弹簧圈(Codman 3D 5 mm*15 cm 3 mm*6 cm、 2 mm*6 cm,ev3 1.5 mm*3 cm)
·血管封堵器(Cordis ExoSeal 6F)


术者思考:
1、大脑中动脉分叉由于解剖结构原因,受血流冲击,动脉瘤较易发生,本例病例M1主干与上干及下干管腔相差较大,是动脉瘤发生的血流动力学原因之一
2、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可以行开颅夹闭术及介入栓塞术,对于开颅夹闭术,需要切开头皮,铣开颅骨,分开侧裂等有创操作,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创伤相对较大,对于介入栓塞术,视瘤颈大小情况,窄颈动脉瘤可以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不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瘤颈较宽,或者弹簧圈成篮较差,可能就需要支架辅助。

3、Neuroform Atlas支架系统是Neroform支架的新一代产品,其改进后的设计可以使支架经更细的微导管输送(Atlas可以通过0.0165 inch内径的微导管输送,而以前的支架产品一般只能通过0.027 inch内径的较粗微导管输送)。较前代Neuroform支架相比,Atlas支架在操作上易输送,通过性强,易定位、释放,释放时张力小,无明显上下移位,贴壁性好,Atlas支架具有更佳的“脚手架”作用。

capture_20201111110417111.bmp



本文是刘爱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1-02-03